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教育科技
让城市与大学融合得更紧密

前不久,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发布了一篇题为《武汉,中国最尴尬的“大学城”》的文章,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该文章说的是湖北省武汉市,拥有89所高校130万在校大学生,但却留不住人才,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当地就业的比例很低。近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实验自媒体“NJU核真录”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肯定了文章中的一些说法,比如:湖北省高校毕业生60.31%选择在该省就业(2017年),这一比例低于广东省的85%和浙江省的80%(2015年);武汉大学应届毕业生只有25.46%选择留在湖北就业,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留鄂的比例是24.67%,重点大学毕业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但“NJU核真录”的调查也发现,武汉2018届毕业生40%选择留在武汉,比例虽不足五成,但从全国范围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武汉并非极端个例,不能得出该市“留不住大学生”的结论。

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人才争夺战”无疑是一个不能忽略的热词。西安、武汉、南京等城市纷纷加入这场竞争,用各种办法吸引人才落户就业,政策的优惠力度前所未有。笔者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争夺人才最激烈的城市,恰恰是国内著名的几座大学城。比如西安,2017年这个市共有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学生72.68万人,毕业生20.5万人,另有研究生培养单位43个,在学研究生10.41万人,毕业生2.55万人;2017年南京有普通高校53所(不含部队院校),在校学生(不含研究生)72.15万人,在学研究生11.92万人。这些城市高校云集,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原本应该是最不缺人才的。以西安为例,据“NJU核真录”援引相关数据,在西安读大学的毕业生留在当地的比例是45%,以此计算,2017年西安的23万毕业生中大约有10万人留在西安。而据媒体报道,西安“户籍新政”实施以后,仅2018年1月1日至3月9日,新落户西安的人口总数就达14万人,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通过人才引进方式落户的。也就是说,一边有55%的在地大学生离开了西安,一边西安又从别的城市“抢来”大批大学生。笔者认为,与其这样,倒不如好好动动脑筋,看看怎样充分利用大学城本身的人才资源储备,把45%的大学生留存率再往上提一提。

我国很多城市都拥有几十所高校、几十万在校大学生,这样的体量放到世界上也是非常可观的。比如北京满大街都是985高校学生,大家一点也不觉得稀奇,可是到了中西部县城,能抢到985高校的毕业生就非常珍贵了。那么多人才云集大城市,他们到底发挥了集聚效应,还是被淹没了?一座城市,到底有没有利用好国家的人才资源,地方政府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最近青岛市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个市正在研究制定《在青本科高校服务青岛贡献度评价实施方案》。笔者认为,建立这样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让城市与高校融合得更紧密——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设立什么样的专业,双方可以有更好的沟通;另一方面,这也是对高校教育质量的一种社会评价。当然,在制定这种评价机制的时候,城市也应该有更加开阔的胸襟,要明白在地高校并不仅仅是为当地服务的,也是为全国服务的,不要有“盛产桃李,却留不住芬芳”的失落,还应该有把芬芳洒向更多地方的气度。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徐昕    编辑:金璟霞    
注重“工匠精神”培养应该用什么眼光看孔乐琪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