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州视角
以“管”激活文明的自觉

一项专项治理行动,再次生动说明,要实现从“人人独善其身”到“人人相善其群”的递进,一定的外部约束,总是不可或缺的。

来自@杭州城管18日发布的公告,在杭州,自15日开展不文明养狗专项行动以来,4天受理办证11106件。而在西湖区,这几天每天平均300件,一天几乎抵得上前一年的数量总和。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文明程度的提升,从来就不是易事。作家梁晓声在谈及文化修养和文明养成时,列举了四大要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文明的养成,管束的力量不可乎忽视。同一个人,步行过马路时,遇上急事可能会闯红灯,但若在车里握着方向盘,再着急往往也能遵规守矩;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一上了高铁就能全程禁烟。为何如此?违法成本不同,执法刚性也不同。

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既需要好言好语的劝导,更需要法律制度的规范。饮酒不开车,而今已成自觉自发,最初恰恰源自于严厉的“醉驾入刑”,源自于持之以恒、毫不松懈的严查共管。

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不但文明难以养成,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有可能又倒退回去。新加坡人的整体文明素质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与新加坡法律制度对于不文明行为的重罚,不无因果;日本公共场所秩序井然,人人遵守社会公德,日本在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功不可没。

文明是管出来的,因为在权利与义务这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比如,西湖区文新街道,这些年一直在探索城管和物业齐抓共管的做法,由物业对小区内犬类情况进行排摸,并对违规养犬行为进行教育劝导;若劝导无效,城管执法部门就要出手了。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几年的试点,文新辖区的犬证办理率提高了80%,投诉率下降了50%。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也最具说服力。刚性的制度、严格的管理,其实也是一种唤醒,它唤起人们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们对文明的敬畏,最终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金璟霞    
朝气蓬勃的双11“一把手到庭”是法治政府的加分项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媛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