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教育科技
“从娃娃抓起”不是一把万能钥匙

传统文化进校园、救护知识进校园、税法进校园、禁毒进校园、防治艾滋进校园……据近日《半月谈》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陆续有100多项相关工作试图进校园“从娃娃抓起”。不少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把自己的一摊工作挤进课表,甚至对学校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

不难理解,一些工作确有必要“从娃娃抓起”。因为教育很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将“种子埋下去”,让孩子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而且,一些知识的灌输,对孩子们的成长也确实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娃娃抓起”没有边界,况且,过多过滥、违背教育规律的进校园活动,不仅干扰教学秩序,且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有些事想挤进校园、大手拉起小手,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材缺失、师资短板、学时有限,许多进校园活动流于形式,学校只能想办法应付。因此,不少“从娃娃抓起”的工作都沦为走形式。

为减少“从娃娃抓起”给教育以及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则应对“从娃娃抓起”立规矩、明确底线,坚持“能不打扰校园就不打扰”的原则,防止相关部门自身懒政而将任务推给学校和孩子。

二则应给予学校和家长更多的话语权。话语权的缺失,必然导致“从娃娃抓起”无孔不入。比如有的教师直言,传统戏曲进校园目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会唱,而是要传承传统文化。围绕这样的目的,应允许各个学校有不同的做法,不能把某些“从娃娃抓起”的工作最终转嫁给家长。

三则应注重“从娃娃抓起”的后续成效。“从娃娃抓起”之所以过多过滥,恰恰是有关部门抓住了学校软肋——学校好抓、孩子听话。至于工作成效如何,往往是表面热闹。因此,在规范“从娃娃抓起”的同时,有必要对相关工作加强考核验收。

“从娃娃抓起”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推进相关工作,应学会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成长。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杨玉龙    编辑:金璟霞    
清查个人电脑,权岂能大于法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