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媒评集
回归理性审视网约车安全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网约车与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司法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被告人为网络约车司机且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施犯罪的案件量不足20件,网络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而同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被告人为传统出租车司机且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施犯罪的案件量为170余件,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也就是说,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是网约车的13倍!

至今天为止,乐清顺风车司机强奸杀人案已过去了整整一个月,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报告或者有助于人们找回之前被怒火烧掉的理性。

不论是从逻辑上(互联网技术+实名认证),还是在实践上,都已证明,网约车远比出租车安全。当然也必须说,网约车在保障乘客安全上还可以做到更好,两起恶性事件暴露出诸多安全漏洞必须弥补,相关企业必须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创造利润放在第二位。对于网约车,整个社会应该形成如下一个基本共识:肯定它在解决打车难问题上的重大贡献,重视并补强它在安全方面存在的短板,期待它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便利需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全,有绝对与相对之分。相对而言,网约车在安全上确实优越于传统出租车;绝对而言,万人案发率0.048就是网约车在安全上的空白与不足。而不论是传统出租车还是新兴的网约车,都应该摒弃对于“相对安全”的沾沾自喜,而要以“绝对安全”作为追求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难以企及的,但却又是完全可以竭尽全力、无限靠近的。正如一个跑百米可以跑进10秒的人却跑到11秒外,即便依然拿到了金牌,但金牌的含金量却要大打折扣。

网约车司机万人案发率是传统出租车的十三分之一,固然显示出网约车在安全方面的优势,但作为网约车企业更应该正视的,是那个0.048——这个万人案发率虽低,然而只要不是零,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危险,足以威胁甚至剥夺一个人的生命。网约车企业必须反躬自问,在这个万人案发率里,有哪些是超出人类现有控制能力的?又有哪些是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管理、升级技术、增强社会责任感得以避免的?你本可以跑进10秒的,为何竟然跑到了11秒之外呢?

当回归理性之后,回头再看当初对网约车安全问题的绝望,会有其他更有意思的发现,比如传统出租车公司与新兴网约车企业在规模上的巨大反差:传统出租车行业小公司林立,个体户众多,而网约车则是规模经营,个个都是“巨头”。一年170余案,分到全国几万家出租车公司身上几乎是零;一年20余案,分到国内屈指可数的网约车平台身上,人人有份。如此一来,网约车的安全问题被放大检视,让人产生比传统出租车行业更不安全的错觉,也就不奇怪了。而出租车行业未来的希望也正在此——大企业意味着大责任,更受关注因而更受监督,因而也将更重形象、更重品牌,进而努力回应老百姓对于“更安全”的永恒期待。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金璟霞    
长江学者,不容玷污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