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媒评集
破除司法正义最后一道藩篱

日前,杭州市两级法院发布了打击拒执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公务员欠钱不还,因拒执被判刑”“高速公路逼停执行车队,因暴力拒执被判刑两年”等。

法治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拒执行为冲击着法律的权威,挑战着道德的底线。倘若听之任之,必然导致社会诚信缺失、价值观念扭曲、市场秩序混乱,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良法善治,更需要破除执行难这一最后“藩篱”。

近年来,法院不断加大对不守信用、不讲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但随着法院执行案件逐年增多,“案多人少”矛盾比较突出。以杭州为例,1至6月,杭州两级法院新收各类执行案件52297件,同比上升8.84%,人均结案176件,同比上升48.53%。积案多、信访多,这是许多基层法院在执行时常常面对的问题。同时,有大量案件的被执行人存在规避执行现象,且手段不断翻新,打击难度越来越大。事实上,“执行难”是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执行环节的集中体现,仅仅依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继续沿用拘留、罚款等打击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手段共同发力的联合信用惩戒体系。

杭州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导入杭州联合征信系统,形成响应及时、联动有力的联合信用惩戒工作格局。全市法院将32347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50087人限制高消费,护照报备禁办、作废共计796人。失信被执行人不能乘飞机,不能坐高铁,不能住星级酒店,让“老赖”寸步难行,处处受限,这正是化解“执行难”的具体体现。把“老赖”常走的小道堵起来,守好每一个关口,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让“老赖”们寸步难行,才能真正戳到其痛点。当然,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要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实施,法院也要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审核纠错机制,避免“误伤”;同时,要明确风险提示与救济,完善失信名单退出、惩戒措施解除机制,让失信者自我纠错、修复信用,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

每一次对“老赖”的严格惩戒,都是对公平正义的有力彰显。而社会公众正是从一个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逐步累积起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社会诚信的认同。毕竟,只有当法院的一纸判决能够真正兑现,司法的公信力才能在老百姓心目中牢牢树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莉娜    编辑:李媛    
鼓励生二孩,需要多管齐下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