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文化体育
电影撤档前前后后:怪

日前,电影《阿修罗》官方微博发布公告,表示该片将于7月15日晚间22点起撤档停映。该消息引发舆论关注。

电影撤档,与商品销路不佳下架是一个道理,在市场经济中是正常现象。该电影号称7.5亿投资,但三天只收获5000万票房,撤档之举堪称明智。然而随着这几日媒体对事件前前后后的梳理,会发现这件事很怪。

首先,是主创单位的思维认知很怪。撤档之前,该电影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消息,直指某评分网站对其打分过低,称“是这个行业的耻辱”,并“正告各种牛鬼蛇神,放马过来”,认定电影表现不佳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恶意抹黑。

其次,是电影宣传的口径很怪。在一系列宣传营销中,该电影始终把一些宏大词汇挂在嘴边,诸如“要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争口气”“中国电影上的里程碑”,未经同意,动辄就代表国家。似乎这些严肃词汇一用,就具备了抵挡批评的天然免疫。

再次,是这部电影的投资结构很怪。除了两家制作单位之外,另有20多家联合出品公司,涉及金融、医疗、房地产、工程建设等等,有些公司背景云山雾罩、不明所以,以至于网民调侃“洗钱”。

这些怪相,并不罕见。电影表现不佳,于是指责水军、对手、说不清道不明的势力干预,早已是一种辩解的常见套路;动辄将个体行为生搬硬套进国家叙事,利用话语结构的严肃性为作品质量背书;至于投资结构的眼花缭乱,电影无节制的金融化,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部电影恰好三者齐备,堪称“典范”。

阅读事件的前前后后,尤其是创作单位的诸多宣传与回应,常有一种底线击穿的震撼感:莫非大家不具备大致相同的视觉神经、成长在共同的文化环境,何以对“好电影”的理解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偏差?对于观众用脚投票的正常行为会产生如此稀奇古怪的解读?

事出反常必有妖。今天的围观者,凭借对娱乐圈台前幕后的直观感受,大概很难相信这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景观,仅仅是由于认知水准的原因。正像网民对“洗钱”的质疑,虽是戏言,但也不是没有现实观感的基础。2016年《叶问3》票房造假一事轰动一时:金融资本深度介入电影市场、从而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捆绑,相关单位受到处罚。倘若有事涉违规操作的可能,那么就不能止于艺术评价,应当有监管介入。

从整体上看,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并没有撕裂到不可理喻的程度。就从近期电影的票房看,观众对艺术水准还是有着共识性评价的,中国电影市场,总体上并没有背离常识。然而,近年来屡屡有人颠覆基础性常识,挑战公众的正常审美,其言论的荒诞程度令人咋舌。或许是长期累积的行业乱象与对一些操作手法的迷信,让部分创作者对观众、市场乃至艺术标准本身丧失了起码的感知、理解的能力,以至于与正常思维格格不入。

在观众可以用脚投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电影产业日益开放的趋势下,任何“反常识”的生存空间总归会越来越小的。该事件也是对广大电影创作者的一个提醒:别糊弄观众。

来源: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李媛    
世界杯看的从来都不只是球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