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社会民生
用获得感替换老人们的漂泊感

本该在故土安度晚年的老人们,为了帮助子女照顾晚辈、操持家务而漂泊异乡,媒体将他们称为“老漂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有的老人甚至将在城市给儿女带孩子当作“有期徒刑”,“刑满”(孩子上学)就能回家了。

能够和子女、孙辈生活在一起,原本应该是天伦之乐。对于以吃苦耐劳著称的中国老人而言,操持家务、带带孩子也不是什么不能忍受的劳役。那么,随迁进城的老人们为什么会产生“有期徒刑”的感受呢?说穿了,就是因为老人们一直没有办法将他乡当成自己的故乡,城市生活让他们产生了严重的疏离感和漂泊感。那种“无根”的心理感受,直接击败了他们对天伦之乐的渴望,以至于产生了急切的逃离城市、返回故乡的想法。

仅从养老的角度来看,老人们能够和自己的儿女、孙辈生活在一起,在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是最富有人情味、最符合现实需求的选择。留守在千里之外,无论对于儿童还是对于老人,都是不恰当的。但是,城市尤其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在接纳老人的问题上,准备得并不充分。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政策体系的衔接还不够完备。虽然说,近年来国家在异地养老、异地就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是距离老人们在城市无忧养老还有一定距离。

前不久发生的一则新闻,很能够说明城市公共服务距离老人们的实际需求还有多远。一位九旬老人随子女生活在武汉,但他的养老金却在红安领取。最近,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这位老人被子女长途开车送回红安,然后抬上三楼办理了相关手续。像这样养老、就医方面的折腾,随迁进城的老人们应该并不陌生。国家层面的政策在进步,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落地进展也需要进一步提速。在不少城市展开“抢人大战”的今天,一个城市尊老爱老的成色如何,其实也是软实力之一。

如果说政策是宏观的、刚性的,那么更能让老人们产生疏离感的其实还是他们在具体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种种细节。老人们一辈子生活在自己的故乡,人际关系圈层也留在了故乡,他们在城市里生活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很难重建自己的社交圈。解决这种问题,可能就需要社会层面的发力。城市社区等一些基层组织,老龄委等一些专门组织,从事社工服务的一些社会组织,都应该在帮助老龄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方面有所作为。老人们一旦能够对城市产生依赖感,也就自然会把心安处当成故乡。

当然,家庭氛围同样不容忽视。子女对老年人的关爱,不应仅仅局限于让老人衣食无忧。要学会尊重老人心理层面的需求,亲情才是化解老人孤独感的千金不换的良药。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周东飞    编辑:李媛    
消防栓成快递签收大户的无奈与期许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