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州视角
戏好靠人唱 兴村先兴人

    近日,杭州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乡村振兴“三步走”的战略,并拿出了实施产业转型、环境提升、协调发展、集体增收、和美乡风、乡村善治、改革创新、人才建设“八大行动”的一整套具体方案。如何让古老的农村更好地焕发生机、共享时代的荣光,杭州的目标十分清晰,并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路径选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方位的制度供给正不断强化,在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里,各种资源要素正被激活。

    杭州的乡村振兴,在多年耕耘积淀的基础上,“家底”可谓殷实。

    从宏观的数据上看,目前杭州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由2012年的69.4%上升到2017年的74.8%;乡村旅游(民宿)经营收入由2012年的19.95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51.9亿元,增长了160.2%;去年的农村电商销售额已超100亿元,三年翻了一番。

    具象的点位上看,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脏乱差城中村,到村民院前水清清、村前屋后亮堂堂,西湖三墩镇的绕城村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从满目疮痍、污水漫溢的黑鱼塘、甲鱼塘到误入藕花深处的“荷塘月色”农业观光带,余杭运河街道的新宇村也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从沉寂的老集镇、废弃的旧粮仓,到“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的创业天堂,三年前梦想小镇的起步也是用了不到一年,如今更是成了众创空间的新样板、特色小镇的新范式。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有支撑,乡村华丽转身的速度更让人惊艳。从生产到生活到生态,这些发生在杭州各地的火热场景,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现实,同时也都折射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人气旺——年轻人“回来了”,城里人“进来了”,学习经验的人“过来了”。

    人心齐,泰山移。戏好靠人唱,兴村先兴人。

    乡村的振兴,自然离不开产业的振兴、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乃至治理体系的振兴,而人气的振兴,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功夫也要从“人”开始。

    让那些服务“三农”的“明白人”,成为农村的“熟人”。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实现从发钱发粮发农具到“发”专家、“发”人才、“发”技术的转变,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让凋敝的乡村再度丰盈,这应当是“授之以渔”在新时期的新注解。

    让那些熟悉农村的“带头人”,成为农家的“红人”。基层干部、乡贤人士,这些基层“火车头”的动力强劲与否,直接关系振兴的动力充足与否、方向正确与否。农村发展竞争的视野,应当从“抢钱抢物抢项目”的初级视角,进阶到争抢“第一书记”“头雁”“头羊”的高级阶段,抓住这个核心,前行方有加速度。让农村的领路人沉下心、俯下身、下苦功、下狠劲,让城市的贤达人士回得去、有事干、留得住、有奔头,农村才能真正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

    让那些农民群众里的“实干人”,成为乡村的“创客”和主人。乡村振兴,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的创造精神,是持续让乡村人气“爆棚”的不竭源泉。从大包干释放农村生产力,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再到如今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农民群众中的“实干家”一直用创造精神默默致力振兴。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基层实践,这些“本土创客”的心劲足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成为口袋鼓囊囊、精神亮堂堂的职业农民,振兴自然也不必多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唐文薇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