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谈政论经
龙井茶的“身份证”可靠吗?

    眼下正是龙井茶上市的时节,大家都知道,龙井有“明前茶”和“雨前茶”、有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有新茶和陈茶之分,质量和价格也有天壤之别。可对于绝大多数茶友来说,鉴定明前龙井、雨前龙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日前,浙江大学联合了中国移动、西湖街道灵隐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区块链、大数据、窄带物联网等技术运用到龙井茶的种植、采摘、炒制等流程中,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让数据替千年龙井说话,帮助消费者喝到真茶、好茶。舆论一片叫好,以为龙井茶遇到区块链,每盒茶叶都有了“身份证”,从此消费者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我个人的观点,并没有那么乐观。

    龙井茶有了“身份证”,在鉴别、品评上有了依据,这当然是利用技术手段的一种进步,有比没有总要好,但说老实话,我对于这类“身份鉴定”一向是有些怀疑的,比如阳澄湖大闸蟹前几年开始也搞起了身份证,每只蟹的大螯上都挂上了一块标牌,但问题是连人的居民身份证都有造假、都有冒用,几只螃蟹上的标牌真的很管用吗?还不是由人任意挂上去的?龙井茶的所谓身份证恐怕也免不了这样的尴尬。关键是这个“身份证”是谁发的?有没有足够的权威?操作的过程是否点水不漏?

    另外,区块链尽管是一个很时髦的技术,但龙井茶跟区块链有什么关系,我倒还真想不出;在我的印象中,龙井茶似乎倒更可以套用一下“共享经济“的概念:因为龙井茶的销售不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有很大的人情消费的因素,也就是以前我们经常说的“喝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喝”。

    这几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毕竟用龙井茶作礼品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里面就有一个消费心理的问题,购买者和真正实用者之间是有着不同心理的,喝的人当然希望喝到真正的好茶,买的人则希望既要面子上好看,又要价格相对便宜,这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龙井茶市场一定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

    在一个不纯粹的市场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济学上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曾经陪同外地单位的一批朋友游西湖,这些外地朋友对二、三十块一袋的龙井茶兴趣极高,纷纷掏腰包购买,其实他们明知这是假茶,但回去送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也许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包装、一个龙井茶的名字而已。所以,假货的存在有一个前提就是:假货有假货的需求,像龙井茶这样价格不菲的茶叶,要想绝对的货真价实,恐怕是很难做的。

来源:杭州网    作者:陈华胜    编辑:李媛    
“支付宝被罚十八万”起不到震慑作用别让自酿酒游走于灰色地带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