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杭州视角
一样的清明 别样的文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既为寄托哀思、追念亲恩,也为敦亲睦族、慎终追远。今年清明,杭州主城区7大陵园联合倡导创建“无烟陵园”,并推出了一系列举措,通过发放文明祭祀卡,设置“鲜花换香烛纸钱”置换点、流动禁烟小组、张贴告示牌横幅、广播宣传、现场引导等方式,提倡大家过一个绿色文明的清明节。

    这种倡议很及时,也很有必要。文明祭扫,一来可减少空气污染,二来可遏制火灾发生。同时,还能杜绝铺张浪费、奢靡祭祀。孔子论祭,说“祭如在”。意思是祭祀祖先,当如祖先真正在场一样,满怀敬重。祭扫时,只要缅怀先人的真心真情在,一束鲜花、一樽薄酒、一篇祭文,一样表达哀思,一样激励后人,不仅饱含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还能收获环境之“清”、心灵之“明”,获得更为丰富的内涵。

    过好传统节日,一方面要承载传统文化的深刻涵义;另一方面也要让传统对接现实,将传统节日彰显的价值观融进现代人的生活取向。这几年来,杭州出现了不少文明祭扫的方式。比如“花祭”,不烧纸钱不放鞭炮,一束鲜花献墓前以寄哀思,文明庄重又环保;还有“树祭”,借扫墓之机,在祖宗坟旁栽棵树,给清明留下树荫。还有人在网上写一段回忆文章,向子孙讲述祖上美德,在亲情共鸣中传承着良好家风。“礼,与其奢也,宁简。” 今天,不少人简化了清明节的形式,但突出了缅怀的内涵,不仅让节日不失庄重肃穆,又体现了时代新风,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回归清明本意。

    值得一提的是,清明节也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关怀。清明不仅是祭祖和扫墓,也包含踏青、荡秋千、拔河、扑蝶、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有着多元的文化内涵。宋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一诗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可见,清明节是一个哀而不伤的节日,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因为有了这天地之间的广阔背景,而显得更加豁达。时下,不少地方举办了清明文化活动,杭州制作清明粿,临安“清明恭祭钱王”,桐乡“清明轧蚕花”等,都让传统节日散发新的魅力。

    让清明回归清洁而明净的本色,过一个有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文明的节日,正其时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莉娜    编辑:李媛    
杭州晓书馆:春天里的文化公益期待西湖大学探出一条新路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