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身边的健身场所增多 群众更有获得感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列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要求之一,引来一片点赞。

    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从社区里的广场舞到微信朋友圈里的运动排行,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运动让生活更美好。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切实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但也必须认识到,当前全民健身工作距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随着加入健身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全民健身配套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怎么办?“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至关重要。而增加健身场所和设施,方向无非两个:盘活资源存量,做好增量文章。

    在盘活存量方面,需要更大力度。近年来,各地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一些单位仍没有打开“大门”,仍心存顾虑。从实践来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不只是开启一扇门的事,会面临经费、管理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对此,不妨针对难点、“痛点”,进一步推广成功经验,做好顶层设计,以更大力度、更有效的激励等进一步盘活存量。

    在做好增量方面,需要更多“巧思”。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新增健身场所并非易事。整体来看,各地要将公共健身体系建设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考题,因地制宜做好规划,预留更多健身运动空间。从细微处着手,做好增量则需要遍及大街小巷、见缝插针的突破。比如在公园里开辟更多运动区域、配备更多健身设施;比如用好江边、湖畔、绿地等场地,使休闲游憩与群众健身更好结合;比如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利用闲置的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改造成市民可以就近健身的场所……就像在广州一些旧厂房的天台上,场地铺设了隔音板,四周架设了铁丝防护墙——一个楼顶闲置天台就这样蜕变成了“空中运动场”。而类似这样的“巧思”还要越来越多。

    生命在于运动。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普及,将对健身配套提出更高的要求。期待社会各界持续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样、更便捷的健身场所,让运动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夏振彬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