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评论 > 热点聚焦 > 文化体育
票补是中国电影的补药还是毒药?

    闲着没事干啥去?到电影院看电影去!这恐怕是如今许多人觉得理所当然的答案。的确,与早些年不景气的电影市场相比,如今的中国电影可谓正值好时光,毕竟有“票补”所带来的各种优惠,看一场电影的消费对普通人来说绝对称得上“物美价廉”了。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票补”利弊几何?未来的“票补”又将是中国电影的“补药”还是“毒药”呢?

    我们首先得承认,“票补”曾对中国电影从低谷中爬起来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谁也不能否认,那些仅需要8.8元、9.9元的超优惠影票的确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人走进电影院,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繁荣。但别忘了,这毕竟是一种依托于“利益刺激”的营销方式,其目的不外乎利用“票补”来诱使影院增加排片,并美化票房数据,抢占市场占有率。当“票补”成为原有游戏规则之外的“潜规则”,还有市场公平可言吗?

    回顾这几年的电影市场,不得不承认,有不少“烂片”就是钻了“票补”的空子,尽管影片质量不高,口碑也奇差,却依旧可以霸占重要档期,在排片上占尽便宜。反倒是一些质量和口碑双高的小成本影片或者文艺片,因为无法享受“票补”,压根进不了或者不敢进重要档期,排片上更是别想得到照顾和倾斜。久而久之,电影拼的到底是作品质量还是“票补”?一切都“向钱看”的环境下会不会造就越来越多的“烂片”和“雷片”?过分逐利的环境中还有几多电影人记得“初心”?

    看似“补药”的“票补”,实则已经显露出越来越多的“毒性”,过于依赖于“票补”来维系市场的繁荣与影片的排片,无异于“饮鸩止渴”。试想一下,当观众越来越多地发现排片表上充斥着“烂片”,当观众们拿着优惠电影片看完电影却一边骂街一边走出来,会不会有朝一日我们惊讶地发现,好不容易请回电影院的观众们再次失去了走进影院的兴趣?那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才是毁灭性的打击。

    好在电影业内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看透了这一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春节档期间,各大片方将联手限制票补。毫无疑问,这将大大约束业界目前存在的恶性竞争,为电影作品提供一个真正公平竞争的舞台,有利于电影市场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没有了“票补”来粉饰自己,那些质量不入流的电影混入市场“骗钱”的几率将大大下降,从而督促电影人更多地用作品的水平和质量来说话,而不是总惦记着用“歪门邪道”来实现“大卖”。

    不过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利益和金钱的诱惑,我们无法确定会有多少电影面对“限补”阳奉阴违,甚至“创新”出一些新的上不得台面的“玩法”,让“限补”名存实亡。但不管怎么说,是时候让“票补”这种已经越来越显露“毒性”的“补药”退出历史舞台了,让电影回归其本质,让市场回归其本心,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才是一件好事。

来源:东方网    作者:    编辑:李媛    
用更多方式“走近”故宫186万件文物实力派演员担纲综艺吹来一股清风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