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媒评集
“市民卡之问”显见创新没有句号

    “在杭州一张卡能办成的事情,上海为啥需要5张卡?”

    这句疑问,是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微信公众号“上观新闻”一篇长文的标题,于12月22日下午在头条位置推送。

    文内,记者找到一位曾在杭工作、目前供职上海的北京籍余女士求证。她表示:两年前通过手机申领杭州市民卡,赴沪工作后除了社保功能被关闭,其他功能如公共交通、公园年卡、出租车、图书馆借阅、商盟支付等,回杭依然可用。

    文章指出,上海在1999年就发出了中国第一张社保卡,时至如今并未拓展为一个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单一;而长三角多市均已实现市民卡一卡通。记者发问: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领头羊,是不是也需要这样一张“市民卡”呢?字里行间流露出时不我待、励精图治之心。

    此文留言区有四种声音:

    意见一,直接把这些功能融入手机卡接入移动端即可;

    意见二,都刷指纹、刷脸识别了,发展电子磁卡岂不是人扔我捡?

    意见三,即便真的要搞集成卡,出于隐私安全考虑,很多人愿意持有具备支付能力的交通卡,并不喜欢具有乘车功能的银行卡;

    意见四,无论刷卡刷脸,支付方式都有待商榷,当前流行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网银等,都是商业支付工具,市民卡发卡方作为公益机构,不宜将市民卡与某种商业工具单独捆绑以免瓜田李下,可以同时提供若干种支付方式,以备市民自选。

    可谓见仁见智。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全球瞩目的贸易中心,“上海”二字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不言而喻。《在竞争充分的当下,新的生态中心极有可能在人们意料之外的地方崛起,固步自封,就是退步。这就要求城市放下身段、解放思想、淡化优越感,以务实求真之心,以改革创新干劲,驱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解放日报》记者的“市民卡之问”,本质上问的是:当金融科技改变了传统金融,原来的金融中心会不会位移?    《解放日报》记者对“市民卡”的思考,使命感、责任感极强,值得学习。君子一日而三省,方能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来自上海的“市民卡之问”,说明“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要“跑”对方向,更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长久跑在路上;留言区里体现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某几个城市的局限,更是这个时代里所有人都将面临的痛点和难点,显示了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差距,这说明:路漫漫其修远兮,改革之道,还有千山万水要跨越,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件接着一件办。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孙磊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