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董酒抗癌”?白酒不要过度自我美化

    据报道,“双十一”前夕,董酒在一场曰为由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协会和江南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传统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发现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检测并鉴定了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lichenysin,其中在董酒中发现的含量最高,而这种物质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等五大功效。并称,此次从董酒中检测到的52种萜烯类化合物,无论是种类还是含量,都居各种香型白酒之首。

    发布会的新闻通稿写道:研究证明,萜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大多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普遍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的作用。有专业研究兜底,“董酒抗癌”之论似乎也并非毫无道理。

    说实话,一般消费者对“萜烯类化合物”类术语并不了解,不过,有几个常识倒是板上钉钉的:第一,所谓“萜烯类化合物”功过几许暂且不提,起码世所公认的逻辑是“酒精是一级致癌物”。联合国世卫组织基于每年在全球死于酒精中毒的人不下几十万的数据,提出的对白酒的看法是,“即使是少量饮用也不提倡”。眼下这个“萜烯类化合物”,能说服世卫组织的权威结论吗?

    第二,按照我国《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普通食品广告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更不用说还能神奇地“抗癌”了。那么,董酒高调宣扬其产品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降胆固醇的功效”,是否违反了相关规定?此外,非保健品宣称有保健作用,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公然标榜“董酒中发现的(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是否涉嫌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

    千百年来,“东篱把酒”的惬意,“何以解忧”的豁然,觥筹交错之际,白酒勾兑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情与人际关系。正因如此,中国白酒文化是红酒、啤酒、伏特加等无法对等、也望尘莫及的。抛开健康层面的争议来说,白酒自然无须妖魔化,不过,白酒过度自我美化的流习,在严谨的时代和科学素养面前总要有几分节制,要秉持基本的谦抑底线。过往的故事就暂且不表,眼下来说,“董酒抗癌”这件事真要好好说道说道。相关监管部门也当顺着企业的嗓门,为公众探究事件铺陈之真伪。

来源:光明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