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州视角
鲁冠球的改革实践与时代精神同步

    他们的离去,一次次牵动人心,代表着人们对这一代企业家敢于改革、勇于探索的真心褒扬,亦饱含着人们对完善创新机制与营造创新氛围的真心呼唤。

    鲁冠球先生追悼会昨天在万向集团举行。此前的10月25日,他在家中去世,享年74岁。连日来,人们表达着对他如潮的怀念。他的猝然离世,让太多的人感到痛心与震惊。

    就在一个月前,鲁冠球还以饱满的激情,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表达对党中央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呼应,“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言犹在耳,斯人已逝,已然成为他生前的自我总结。

    鲁冠球是一位思想者。有如他自己所述,“战士的终点,就是坟墓”。真正的思想者,是不会停止自己探索的脚步的。对于产业发展是否应该多元化的争论,他说:“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死死抓住这个篮子。” 面对一批企业家先富起来后,价值取向一度发生重大分歧,他公开发声,企业家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他和家人一直居住在几十年的老房子里,他坚持在十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长年无休。他把毕生精力投放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上,直到逝前,还在为新能源整车生产的梦想而努力。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鲁冠球更是一位坚定的改革者。他被誉为中国企业家中的“常青树”,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便敢为天下先,勇喝市场经济头口水,创办社队企业。他极富远见较早地处理企业内部股权关系,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第一个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打入美国市场,此后又大胆收购海外上市公司,持续将一个农机小厂带入万向帝国。鲁冠球的万向企业之所以“常青”,就在于面临每一个重大发展转折时,都始终保持了可贵的清醒的思考与认识,并大胆实践之。

    改革者不逝,企业家精神永存。几个月前,同时代的另一位改革者冯根生的离去,也曾引得同样的如潮怀念。鲁冠球这一代企业家们,以自身不朽的思考与实践,共同创造“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浙商精神,堪为企业家精神的完美写照。如果说,这一代企业家创业之初,更多地是为了摆脱贫困,填饱肚子,而越到后来,越把企业与自身命运,摆进历史和时代坐标中。他们由自发到自觉,由自省到自信,始终不曾停下改革探索的脚步,始终与时代保持同频共振,同时代和更多人的命运紧紧关联。他们的离去,一次次牵动人心,代表着人们对这一代企业家敢于改革、勇于探索的真心褒扬,亦饱含着人们对完善创新机制与营造创新氛围的真心呼唤。

    党的十九大,蓝图擘画,新时代开启。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改革推向纵深,越是时代转折,越需要一股子改革的劲头,越是任务繁难,越是呼唤实干至上、行动至上的企业家精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今天,我们纪念鲁冠球先生,追怀他的改革实践历程,必定会从中得到更多启迪。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