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媒评集
“中国制造”,世界享用

    最近,你有没有被这样一则新闻“燃烧”了一把?据媒体报道,近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下线,预计将在12月份运抵美国,成为首次登陆美国市场的国产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地铁要开进美国了?没错,“中国制造”今非昔比,已经被老牌的制造大国德国视为是竞争对手——由德国机构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54%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到底有多牛?当人们还停留在中国消费者去日本抢马桶盖、电饭煲的印象中,近年来,“中国制造”已走出国门,影响全球。

    以杭州为例。在世界最高等级的特大型空分设备上,出现了杭汽轮、杭氧自主设计制造的首台套产品;在印尼的一些村庄里,因为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走出去”,当地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海康威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海外自主品牌率超过80%……

    在全球经济增长发力的今天,“中国制造”何以能逆势突围?事实上,从德国这份调查研究也能看出。一些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领域、电动车领域做得比较好,而这些领域恰恰都是近年来“中国制造”创新成果的体现,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集大成者。可以说,创新,才带来了“中国制造”的脱胎换骨;创新,给了“中国制造”底气和魅力所在。

    另外,“中国制造”还离不开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何谈产品质量和“中国制造”做大做强?在过去笔者的采访中,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春风动力董事长赖国贵等众多杭州著名企业家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工匠精神。在他们看来,即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用心和不用心的差别都很大。正如赖国贵所说:“真正把产品做好,市场还是很大。”

    相信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引下,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被世界“享用”。厉害了,我们的“中国制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阮妍妍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