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印月三谈
蓝色钱江火灾舆情持续的反思

    蓝色钱江火灾的悲剧发生至今已经半个多月了,按照新闻学的一般传播规律来说已经不算什么热点了。但在热门新闻层出不穷的微博上,关于这件事情的话题讨论却依然高居热搜榜前列。那位失去妻儿的林先生,坚持在更新事件的最新进展,而数以亿计的阅读数也证明了这起悲剧对公众心理冲击的影响远未结束。如今,保姆的纵火嫌疑基本已无争议,事件的焦点已经转移到绿城物业在这起火灾中需要承担多少责任上来。网友提出的口号是“公道不还,我们不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讨论中,很少有看到绿城官方直接出面的辩解,更多的是网友与网友间的争论。但仔细看来,各方拿出的大多是质疑,而非证据;大多是同情心的感性爆发,而非基于理性的客观分析。这样的争论,情可感人但理难服人,其实并不利于真相的还原。因为当争论者固化了自己的论证立场后,即使未来有新的证据出现,在情绪的驱使下也会选择视而不见。因此,公安、消防等权威部门,参与事件调查的主流媒体,乃至绿城企业自身,都应该主动公布调查进展,让公众也能第一时间同步地看清真相。有了真相,才能厘清责任,才能去谈公道。

    另一方面,这场持续的舆情也有可能产生很强的积极意义。那就是推动对火灾防护的反思。住宅火灾隐患如此严重,真的只是个例吗?火灾隐患的排查,又只是物业的责任吗?立法的缺失,监管的疏忽,还有最重要的,居民自身意识的淡薄,都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事实上,每一次火灾事故的背后,都可以总结出这样类似的经验,但人们的健忘和侥幸心理,又往往使这些血的教训随风而忘。比如,火场逃生技能的演练,高层室内烟雾报警设备的安装,消防器材的检测,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事,但平时又有多少人想起来去做呢?

    其实,人们对于火灾的态度,跟曾经的酒驾很像,都知道有危险,但平时都不重视。“开车不喝酒”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也就是2010年“酒驾入刑”以及之后的持续严打严查所带来的。而再往前追溯就会发现,正是2009到2010年短短的几个月中,全国各地连续密集发生了多起造成轰动影响的恶性重大醉驾交通事故,全社会在连续的舆情冲击下,才形成了杜绝酒驾的共识,迅速推动“酒驾入刑”立法。

    因此,对于蓝色钱江的这场火灾,网上持续发酵的舆情是坏事更是好事。坏的一面需要通过真相的尽早公开,来避免负面情绪的积累碰撞;好的一面要想发挥,则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不止于追寻真相和“公道”,更要追求防患于未然。毕竟,这样的悲剧,一次都不想再看到了。

 

来源:杭州网    作者:杨沛林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