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端午忆家风传承

    又逢端午,我妈唠叨起40年代的往事,那和煦的家风微微吹来,让我等如沐春风。

    儿时的我妈,住在宁波洪塘赵家洋。端午前夜,厨房灶头的大锅子上就会飘出粽香。这是我的外婆和曾外婆的功劳。端午前两日,她们就开始忙活了,备好糯米、箬叶、棉线,还有各种馅料。糯米要清水浸过,箬叶得泡过夜,再煮过凉透。一个晚上她俩要包上上百只粽子,红枣、赤豆、干菜、乌米绿豆,还有酱肉、蛋黄、虾仁等等,一只只胀鼓鼓,不会漏出一粒米。

    端午当天,外婆起的特别早,把各色粽子,垒在大盘子里,先供祖先,嘴里念叨着“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之类,然后再分给全家吃。曾外婆平日吃素行善,家里虽不富裕,但自家裹的粽子,还要分一些给无家可归的人。

    我妈的记忆里,端午早上,她会拎着篮子和她奶奶出门。家门口还真有人等着,戴着凉帽,穿着草鞋,披着灰色的旧衣裳。他笑着说:“太太量大福大,好事一定成双。”曾外婆马上从我妈手上拎着的篮里,拿出两只粽子给他。他却不走,又说:“你家天上会掉下五福临门哩!”曾外婆笑着,又掏出三只粽子给他。他立刻眉开眼笑,连连鞠躬,捧着粽子走了。等把篮子里的粽子分光了,她们才回屋。我妈家平时还常备十滴水、人丹、清凉油等,方便自家和邻居急用。用完了,会写信给上海做工的外公,再让信客(那时的邮递员)捎来。我妈年幼的心里,也早早种下了爱心善意。

    我妈家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吃饭要长辈先动筷”,“一粒米三担水”,“再穷不能穷教育”,“不是你的一分钱也不能拿”,“赡养老人时要像独生子女——抢着来”“分家产时要像多子女——大家分”等等。

    如今这些善于动手,乐善好施,长幼有序等好家风,继承到我们这一代。每到各种节日,我们家也搓汤团、裹青团、包粽子等等,有机会就让孩子在一边看着学着,再做上一桌子好菜,邀上双方老人,阖家聚会。儿子小时,我还邀其他几位孩子和家长,带着他们去儿童福利院,送些食品玩具,捐些资助金;外出旅游,看到农村里的孩子,会将自己的课外书送给他们。让孩子从小懂得爱心传递。

    令人欣慰的是,我家孩子长大了,在学校他善于帮助人,出门处处礼貌待人,遇到不平的事情还愿意挺身而出。我想这都是好家风,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的吧。

来源:杭州网    作者:陈文晶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