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印月三谈
欣见大飞机的“浙江制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国产大型客机C919近日成功首飞。检点历史,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就研制生产出了小型飞机。如果从那时算起,萦绕在中国人心头将近百年的“大飞机梦”终于就要实现了。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最新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不论是载客量还是各项设计参数,C919都接近当前单通道客机的主流机型——波音737和空中客车A320。可以说,国产大飞机从诞生之初,就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打破欧美两大巨头对干线客机的长期垄断。

    研制国产大飞机的意义,不仅仅在经济价值,更在于对整个中国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航空工业代表着现代工业的最高水准。研制生产大飞机,涉及化工、冶金、空气动力学、材料学、航空电子学等多个学科。在研制C919的过程中,我国掌握了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实现了新材料、先进动力等重要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推动了流体固体力学等一批基础学科的发展。这些成果又将应用于更加广泛的工业领域,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C919首飞成就了“中国制造”的骄傲,同时也成就了“浙江制造”的骄傲。在国内参与C919研制和生产的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中,“西子航空”脱颖而出,因为它是其中唯一的一家中国民营企业。西子航空为C919提供的“RAT”舱门,涉及航空特种工艺多达30余项,涵盖数控机加、钣金成形、热表处理、金属胶接等多个复杂而高难度的环节,西子航空为它倾注的科研攻坚长达六年之久。

    六年辛苦不寻常,西子航空付出了汗水,收获了成功。但这又不仅仅是西子航空这家民营企业的光荣,某种层面上还是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华丽转身的一个标志。曾几何时,“谁都能卖”、“什么都能卖”、“卖什么都赚钱”,充沛的廉价劳动力,粗放的资源利用模式,支撑了浙江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以纺织服装、鞋、电气机械产品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浙江出口的主力军。但时过境迁,浙江的民营经济触及到了“天花板”——人口红利正在终结,高消耗型生产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而无法持续,靠低成本获得的竞争优势已风光不再,创新不足导致市场萎缩的短板日益凸显。怎么办?自古华山一条路:转型升级,以浙江创造助推“浙江制造”。

    曾经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要生产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1架波音飞机。”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浙江,对这句话尤其痛心疾首。而如今C919初展雄姿,浙江人有理由因此扬眉吐气。然而“浙江创造”永无止境,“浙江制造”还需要上更多的层楼、越过更多的高山,仍需要卧薪尝胆、上下求索。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俊勇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