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州视角
走出“奥数热”的沼泽

3月19日进行的希望杯“一试”,杭州有1.1万名中小学生冒雨参加。但正当大家拭目以待“一试”成绩的出炉,期盼自家孩子能进入将于4月9日举行的“二试”之际,有媒体惊爆震撼弹:“希望杯二试取消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群炸开了锅,或愤怒,或惊诧,或失望,甚至吐槽:“希望杯变成绝望杯了!”但到昨天,剧情却又出现大反转,希望杯官网发布声明:“希望杯二试如期进行。”

一惊一乍,很多家长的心头经历了一遭过山车。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按理说,希望杯既非中考也非高考,其意义仅止于检验孩子在数学上的学习能力、发现孩子在数学上的天赋,那么少一次这样的考试,实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又不必讳言,在现实中,类似希望杯这样的奥赛成绩,却是“小升初”“初升高”时得以进入优质中学的敲门砖,家长们因此心情失落,情有可原。

“取消”并未成真,家长们又看到了“希望”。其实即便真的取消了,也未必就是坏事,岂不闻古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寄语广大家长,脱离了“奥数”的桎梏,安知自己的孩子不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呢?

诚然,美国也有奥数班,也有各种奥赛。但美国家长让孩子学奥数,是因为孩子不仅显露出天赋,更显露出兴趣,而不是把奥数当成进入名校的敲门砖。必须承认“天才”的存在,但“天才”与“成才”之间,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距离,而联结二者的桥梁就是“兴趣”。“兴趣”与“刻苦”,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他们可以制造看似同样的结果。比如两个孩子一起学奥数,一个是因为“兴趣”,所以刻苦;一个则是并无“兴趣”,而为了得到一块敲门砖,所以刻苦。但后者的刻苦只有短期的效益,无数事实证明,那些最终走向成功的人一路上都有“兴趣”相伴,而那些缺少“兴趣”的人早已因为身心俱疲而半途而废了。

家长朋友还需要打破对于名校的崇拜:民办初中的高“重高率”,重点中学的高“一本率”,固然与它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设施有关,但也不可否认,它们的“重高率”“一本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掐尖”,来自于“高强度”。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杭州某高三学生一学期用掉124支水笔,最终考入浙大,就是这种“高强度”的一个典型标本。那么“高强度”的负面后果又是什么呢?几乎每一年的高考结束后,都会有不少学校的高三考生集体来一次“撕书”仪式。他们为何要走“撕书”这样的极端?因为他们已经受够了!“高强度”扼杀的是“兴趣”,是“求知欲”。“撕书”仪式是与过去的诀别,而这种诀别的后果则是严重的。

兴趣,源于好奇心。当一个孩子对某一种事物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好奇,那么一同失去的就是创造力、想象力,而“奥数热”正是挤压中国孩子“兴趣”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我们整个社会都要努力走出“奥数热”的泥沼。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