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州视角
家长学校 这个可以有

    前几日的杭州,春风有点冷,春雨有点猛。孩子上学,尤其是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一定要送。东园小学副校长吴海燕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90%进校门的家长都是一手搀着娃,一手撑着伞,身上挂着沉重的书包。到了教学楼后,孩子坐在凳子上跷着腿聊天,而爸爸妈妈甚或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或蹲或跪,替娃们换好鞋子,再目送孩子走进教室。于是她给全校600多位家长陆续发了3条短信,“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然而结果呢?“从来没有的寂静”——只收到两条回复。

    吴老师大可不必因此郁闷,家长不回复可能有很多原因,并不一定代表着抵触与拒绝。知易行难,道理好讲,实行不易。尽管二孩已经放开,但目前上学的孩子绝大多数还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将来要承担赡养至少四个老人的义务,而现在则要拥有六个长辈的爱护,容易产生溺爱。想想看,过去一个家庭五六个孩子,哪有时间一个个送,分身乏术啊。

    当然,作为家长来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依然是重要的。而这,却也恰恰是当下不少家长的短板。报道中有一个网友的建议挺有价值:“我们需要一个家长学校,先把家长教好。”

    遥想师范学校在中国刚刚起步,有保守人士愤愤不平:“师何须受教育,如此看来,还该有父范学堂了!”对此,鲁迅先生不客气地批评说:“这位老先生,便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须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的现在,正须父范学堂。”

    是的,如果我们承认“师范学校”存在的正当性,就应承认“家长学校”的必要性。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岂能无“范”呢?现在做个保姆都要家政培训,更何况教育孩子这么大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家长有很多需要学: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如何锻炼孩子独立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如何看待学习成绩与动手能力的关系,如何摆正情商开发与智商开发的先后顺序,如何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尊重、学会平等,如何善用体育运动与社会实践助力孩子心智的成长……这些问题看似平常,但在家长与孩子日常相处的过程中都如影随形。

    当下“新供给”“新需求”成为热词,有新供给才能催发新需求。家长的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受“供给”主导的,社会上有奥数班,大家一窝蜂学奥数;社会上有重点学校,大家一窝蜂挤重点。同样道理,如果社会上有“家长学校”,也一定能够引导家长去主动补齐教育观念与教育能力的短板。吴老师给家长发提醒短信的做法给“家长学校”提供了启示,在这方面作为学校有其独特的优势,不妨定期为家长们开设讲座,应该是蛮受广大家长欢迎的一件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