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焦点图
二孩,不应该让女性独担重任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年多之后,依旧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多位代表委员都针对进一步完善二孩政策提出建议。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提到,在全面推进二孩政策实施中,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服务要跟上。

    从2011年放开双独二孩到2015年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很多家庭都面临生与不生的问题。去年12月22日,全国妇联发布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53.3%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在发达省份、城市地区、高学历的受访者中有60%以上的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

    生二孩“遇冷”,究其原因,最直观的就是“养不起”。现在多元化的社会里,添丁早已不是“添双筷子”这么简单,根据李建民《中国的生育革命》所述,中国已进入“生育成本约束驱动”的低生育率阶段。生育政策已不再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首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以上海为例,相关数据显示,十多年前的上海,一个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达到25万元;到子女上大学再读研,则高达48万元。十年后的今天,抚养成本无疑更高。由此可见,对大部分中国家庭,生二孩是一个十足的经济考验。当住房、医疗、教育等资源问题碾过育龄家庭的心头,缺了社会支持的配套设施,哪一项选择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二孩政策”的预期导向和效果难尽如人意。

    此外,二孩“遇冷”还绕不开生育主体——受到生活与工作压力双重挤压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较低这一基本国情。随着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养育子女和家务劳动负担对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有较大负面影响,是女性和家庭生育意愿降低的主要原因。《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越发凸显。“事业要再升不要再生”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常态。与此同时,中国婚姻家庭不稳定性上升,也成为“低生育”社会现象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低生育水平是现代女性从传统生育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独立个性发展”的必然社会现象。

    本次两会中,发放“二孩补贴”不约而同成为几位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内容之一。且不论以经济鼓励方式支持生育二孩是否“冒进”,至少认识到,在全社会享受生育政策改革带来的成果时,让家庭和女性群体独自“负重前行”,无疑是不公平的。孩子是父母的,也是社会的。相关公共服务政策调整是必然需求。事实上,在全面二孩放开后,卫计部门已将工作重心从“计生”转变为与优生优育配套的服务,着力完善儿童的福利保障。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晖    编辑:胡菲菲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