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媒评集
如何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因了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近日刮起了一阵阅读中国古典诗词风,恰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关元宵节的古典诗词“满天飞”,即使说微信朋友圈“满屏吟咏”也不过分。在目下众多人心浮气躁中犹如吹进一股清风,颇令人感慨,是谓丁酉纪事。

见贤思齐。中国好家长们立即行动起来,不少人带着上中小学的孩子去书店购买古典诗词作品集,其中就有我熟悉的人。以我的妄测,也许有的地方电视台会推出有地方特色的类似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也许有的学校会开设古典诗词课程,也许有的教辅机构会推出背诵古典诗词的培训,也许有的出版单位会重版或者新编多种古典诗词作品集……

尽管“幸福来得太突然”,但这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主动接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是瑰宝之一。因为古典诗词的典雅,欣赏它需要相当的文化积淀,而赋诗填词更需要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这应该是一个从幼小启蒙开始就不断进行的长期学习体悟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不管他以后的志向、作为如何,欣赏诗词、学习赋诗填词是“必修课”,因为这对人的品格、对审美都有极大的影响,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如,一代名将岳飞,不但军威令敌闻风丧胆,他的《满江红》同样光耀千秋。因此,用背诵古典诗词的形式作为在青少年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值得嘉许;如果由此而激发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善莫大焉。

不过,也有一些担忧,忍不住说几句,但愿只是杞人忧天。

要把好事办好,还需十分注意方法,千万不要走岔了。至少有两点要注意:第一,不要让背诵古典诗词成为孩子们新的作业负担。尽管减负年年叫,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之重仍然是不争的事实,连户外运动的时间都有限,而背诵古典诗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平衡好学习的时间,需要好好斟酌。还要因人而异,千万不要搞“一刀切”“人人过关”,不要搞刚性指标。第二,欣赏古典诗词重在熏陶。所谓熏陶,就是潜移默化。一个是要注重长期性。并不是搞几个月突击,能背诵多少首古典诗词,就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啥意思,要不得。另外一个是要注重引导兴趣、培养语感、由表及里。欣赏古典诗词,更多的在于个人的想象和体悟,想象在此景中体悟此情,才能入心。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即使读同一首诗词,感悟都会不同。当然并不排斥质的规定性,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绝对不可用现在学科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模式,让学生套用到欣赏古典诗词中,那是不可能起到熏陶作用的。

这就给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广大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司马一民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