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州视角
重构乡村的美与生活

近日,富阳场口镇东梓关村的农民回迁房成了“网红”。春节期间,这个如吴冠中笔下旧时江南的村子,成为了新的旅游景点。白屋连绵成片、黛瓦参差错落,阡陌交通、屋舍俨然,恬静、悠闲、安然的“诗画江南”跃然眼前。东梓关村北面临着富春江,村里有80幢明末清初的历史建筑,回迁房规划设计也因地制宜延续村庄传统风貌,形成了自身特色,重构了乡村的美与生活,使新农村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学者梁鸿的畅销书《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用非虚构的写法,记述了河南邓州梁庄近30年来的变迁,呈现了梁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新农村建设流于“形式”等。书里说:“原来的房屋、道路、坑塘、沟沟坎坎和公共空间将彻底消失,每家院子里和村头沟边的枣树、榆树、杨树、槐花树、梨树都将消失,花婶家的刺槐花、大丽花,玉花家的向日葵、指甲花、牡丹花也将消失。梁庄的人,将与泥土、植物、原野不再关联,他们将进入高楼,变为大地的寄居者。梁庄也将变为一个陌生人的世界。” 梁鸿认为,梁庄的故事并不独特,在当代中国的乡村,有无数个梁庄和梁庄的故事,有无数条被污染的大江大河,有无数个老人和孩子失去健康、温暖的家园。

因此,要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重回我们记忆中的故园,就需要在乡村建设中保传统、留特色、记乡愁,从“物的新农村”走向“人的新农村”,从“千村一面”迈向“各美其美”。乡村建设规划要建立在地理风貌、文化传统与村民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把当代村民的生活放进去,让历史遗存与百姓生活共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富阳东梓关村回迁房的建设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比如,户型设计上,每户都有3个小院,前院放置单车、农具等,侧院放置柴火、杂物,南院用作休闲绿化。房屋基本为三层结构,有4个以上的卧室,还有客厅、储藏室等。并遵循堂屋坐北朝南,院落由南边进入的习俗。既体现了地域特点,又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意愿。为了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东梓关村接下来还将规划300多亩地建甘蔗产业园,把一幢老房子改建成酒作坊;还要在富春江边上发展渔家乐和精品民宿。这些做法都是让乡村真正融入现代文明,当然也就留住乡愁。

在现代社会里,故乡仍然应该是精神的寄托,在故乡的春播夏耘秋收冬藏里,在故乡的四季恒常更迭里,获得安宁与慰藉。是的,故乡有大自然气息,有传统中国的“礼乐风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后,村庄及传统文化仍然应该活在大地的角角落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莉娜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