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老板到员工家里拜年真情互动

    林志刚是浙江某公司总经理,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和驾驶员、公司人事经理一起,自驾车赴云南、四川偏僻的小山村给30多户员工家庭拜年,跋山涉水5000多公里。(2月5日《钱江晚报》)

    在人们的印象里,老板给员工拜年要么是在公司年会上,要么是打电话、发短信,不远千里到员工家里拜年显得那么稀缺和清新。在一个越来越注重社会互动的时代里,“到员工家里拜年”用身体力行诠释了“柔软的力量”——放低姿态给予员工更多的关爱,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企业的身份归属感与忠诚度。

    员工和企业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情感共同体。可惜的是,很多企业只将员工当成追逐利润的工具,却忽视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在春节这样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里,老板“到员工家里拜年”不仅带去了红包和礼物,更带去了他对员工精神世界的关心与呵护。

    在价值实现路径多元化的今天,每一个在外打拼的农民工,也有被尊重、被认同的精神诉求。“到员工家里拜年”不仅让员工和家人“心灵上多了一些温暖”,也提升了他们在乡土熟人社会的认同——“到员工家里拜年”让员工脸面上有光,让他们获得了被重视、被需要等愉悦的心理体验。

    “到员工家里拜年”不仅让员工感受到老板的诚意和心意,也让老板“不虚此行”。一方面,通过到员工家里实地走访,老板可以增强与员工的情感互动,缩减心理上的距离感与隔阂感;另一方面,通过深入地了解员工家庭,老板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员工的诉求与需要。就此而言,“到员工家里拜年” 犹如一种润滑剂和黏合剂,对员工和老板来说都是一个双向的互惠的过程。

    每到年初,不少企业都会遭遇“用工荒”。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对员工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心。这家企业不用去人才市场招人,许多新员工都是老员工从老家带来的;企业不仅让员工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还让一些青年男女在企业里相识相恋、结婚生子;当员工能够在企业找到价值实现的舞台,当员工的精神诉求能够得到满足,和企业利益相关、情感相系的他们,又怎么会轻易选择离开?一个对员工“温柔相待”的企业,自然会对员工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既需要公共部门的制度体恤,也离不开市场力量的细节推动。当员工和企业成为一个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用工荒”也就迎刃而解了。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杨朝清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