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教育科技
家庭教育应以“育”为重

    近两年,教育减负的曲折前行和中小学课外培训班的泛滥,成为教育领域的公共话题之一。在很多地方,校内“减负”减掉的课业负担又成为家庭负担,由此引起了很多家长的焦虑和不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学校教育对家庭依赖严重。

    家校共育一直是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家庭教育的功能一点不弱于学校教育。为什么家庭教育现在竟引起这么多家长的焦虑,甚至成了一个挨舆论“板子”的词?这大概是因为,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家庭教育的内涵被异化了,被“降格”为父母看着孩子学习、写作业和上各种补习班。

    “教育”内含“教”与“育”两个方面。“教”的对象是知识,“育”的对象是价值。知识是爆炸的,一个人每天刷微信,刷3个小时看到的都是新东西,靠“教”是教不完的。比这更重要的是,让一个人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成熟健康的人格,理解学习所为何事,这就是“育”的内容。“育”不是学校能单独完成的,一定要获得家庭的支持。

    当一个孩子回到家,家长追问的是,作业做完没?明天考试准备了吗?那就是把“教”放在第一位了。如果你常常询问的是,今天和小朋友相处得好吗?读到什么有意思的观点要分享一下?这才是“育”的方向。这些问题传递着如下的信息:关心孩子的快乐,重视孩子的观点,想和孩子共同探讨如何面对忧愁,以及如何在高兴的时候分享喜悦、如何在遇挫的时候管理情绪。作为学校,有责任向家长传递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作为家长,更应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在更长久的时间里主导孩子的人生。

    作为一个教育者,笔者在学校里的父母课堂上总是提醒家长,价值观是主导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孩子有健康的价值观、美好的品格,又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管读了什么高中、什么大学,他一定会有自己的成功,不过是早晚而已。反过来说,一些孩子成绩很好,但人际交往有问题,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佳,碰到问题小事化大、大事变得歇斯底里,就是次次考满分,也会让人非常担心。

    有一次,笔者曾把一个14岁孩子的爸爸请到学校,那位爸爸来了很困惑:“为什么把我找来?我的孩子考了90多分啊!”笔者和他说,请他来是因为孩子的人际交往有问题,而不是因为成绩。这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很喜欢做领导者,但是他并不是以自己的服务精神和友爱赢得在孩子中的主导地位,而是靠指挥别人,孤立不服从他的同学来实现“领导”。因此,他没有真正的朋友,和他在一起的是害怕他的、比他块头小的孩子。这样的性格特点,肯定要从家庭生活中找根源。笔者和这位父亲交谈后发现,孩子果然是在模仿在公司做高管的父亲。

    我们谈了40分钟,家长走的时候已经非常理解笔者的用意。家庭的配合很有效,大概3周到一个月,孩子的言行就开始平和下来。能和不同个性的人友好相处、合作,是人生重要的品格,也是需要有意培养、长期实践的事情,尤其是需要家庭教育发挥“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在方法上要抓住以下两点:第一,父母意见一定要达成一致,尤其要避免对孩子说“他(她)说得不对,你不要听他(她)的”这种话。父母态度长期不一致或对抗,会引起孩子内心的持续不安,并成为导致青春期叛逆的深层动因。

    第二,要让孩子懂得能上也能下,能进也能退。一般孩子“上”的时候、“进”的时候,父母会鼓掌,但一有“下”的时候、“退”的时候,父母就会率先焦虑起来。孩子在失利、失误、失败的时候,正是需要父母说“没关系”“能接受”的时候,正是需要父母示范如何面对挫折的时候。在这样的基础上,家庭教育的框架才能建立起来,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互动也能由此立基。

    (作者系北京中芯学校校长)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宪明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