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州视角
西湖边那一场美丽的邂逅

    振动马云人生飓风的蝴蝶翅膀,或许可以看作是远在1980年他在西湖畔,与澳大利亚人肯·莫利的一次邂逅。

    生于1964年的马云,1980年正值二八年华,他正在读高中,他刚开始学英语。夏日,莫利带着一家旅行来到杭州,在西湖边偶遇随时缠住老外学英语口语的马云。莫利是澳中友好协会会员,应邀参访中国,到访美丽杭州。“晚上自由活动时,我们在公园里玩火柴,一个男孩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我们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莫利的儿子戴维后来这样回忆。与马云年纪相仿的他,由此结识了马云,两人成了跨越大洋的好友。

    一次坏的交往,可能会让一个人变成人渣;一次好的邂逅,可能会让一个人变成人杰。少年马云,就有了在西湖边这次非常美丽美好的邂逅;如果没有这场邂逅,很可能今后的马云就不是这样的马云。

    从马云、戴维合影的老照片看,少年马云其实挺帅的,越长越像“外星人”看来是后来的事。马云一次次用英语给戴维一家写信。他们家住在澳大利亚重要港口城市纽卡斯尔。莫利则在每次回信中,像批改作业一样为马云细心地修改英文,甚至细心到专门提醒马云“来信把行距留大点”,好让他写下修改意见。到了1984年,马云考上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莫利为马云提供支持,每半年给这位学生朋友寄一张支票,总共寄了大概200澳元。如今1澳元等于5元多人民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别说200澳元,200元人民币都是大钱。

    马云在英语专业上得到了莫利的帮助,在经济生活上得到了莫利的支持,这真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更重要的是,1985年,莫利邀请马云前往澳洲旅行,他鼓励这位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中国少年:“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那是一个刚刚打开国门的时代,对于多数普通中国人来讲,出国那是连门都没有。马云用了半年时间才拿到护照,然后要去北京签证。到了京城,他住在一个廉价的地下宾馆,在7次拒签后,终于在第8次拿到了签证。

    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一个澳洲人的鼓舞与帮助,为马云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开窗为师,开路为师,开风气为师。正如那首动听的歌曲《你鼓舞了我》所唱的:“当你悄然来临,我充满了惊奇,让我看到了永远。你鼓舞了我,所以我能站在群山之巅;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跨过狂风暴雨的大海;当我倚靠在你的肩膀上,我于是变得坚强;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超越自己……”

    纽卡斯尔那29天,在马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那段旅行时光,让马云首次发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没有那29天,我永远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今天的马云说,“那次澳大利亚之旅真正的改变了我。是我没法想象这么大的改变……”

    马云是在纽卡斯尔大学的演讲中说下这番话的。这是32年后的2017年2月3日,中国的立春时节。纽卡斯尔大学在这天宣布,马云通过马云公益基金,拿出2000万美元设立奖学金。这是该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奖学金命名为“Ma-Morley”,这正是马云和莫利的双M组合。1985年,马云第一次到访纽卡斯尔大学,没有上过大学的莫利,经常和马云谈起这所澳大利亚的著名公立大学,所以马云一直念兹在兹。从200澳元的资助,到2000万美元的捐赠,跨越了非常时空。马云说,这项奖学金将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情谊,情感,情怀,总是相依相存的。一个人的生活,可能越来越能体会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可那些氤氲在岁月里的情愫,往往是越熬越浓越有味。帮助马云的澳洲好人莫利已于2004年去世,而他和马云的美好故事,必将长存人间。

    生命中那时光,因为邂逅,所以美丽。

    人生中这时代,因为感恩,所以美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