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为“保民生”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财政部近日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17年基本民生支出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必须更好地统筹民生政策与经济发展,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保民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现实之下,保民生这一“小目标”又有不同的细化目标和实施路径。此次财政部在春节前夕再次发文强调保民生,其中就有一些新意值得关注。通知将保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联系在了一起——在看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基础上,强调“必须更好地统筹民生政策与经济发展,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越是压力大,越要保民生的态度,值得点赞。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变化了,保民生的思路和策略也要跟着变。理解这一背景,就不难读出“保民生”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民生要与发展相结合。在财政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合理界定基本民生范围,将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基本民生也要坚持量力而行。“合理界定”“量力而行”等关键词说明,民生与发展不是割裂的,更不是相互阻碍的关系,而是要通过发展把蛋糕做大,通过保障民生把蛋糕分好,既要有战略上的坚定,又要有战术上的灵活。中国是个大国,各个地方的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参差不齐,在保民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做法。比如在住房保障方面,很多地方首先要做的是补足保障房数量,但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适当扩大保障覆盖面,值得鼓励。比如,广州已出台公租房新政策,范围扩大至新就业大学生等基础性人才和创新人才,2017年将有7000套公租房供应新就业无房职工。这一新政的出炉,就是将民生与发展统筹考虑的结果。

    其次,政府引导要与社会资本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希望获得更高的收入、更稳定的就业、更优质的医疗、更公平的教育。完全由公共财政为民生买单的老观念也该改改了。在民生事业方面引入社会资本,绝不是公共责任“撂挑子”,反而让民生事业获得更丰富的资金来源,民生进步也更加明显。仅以养老为例,考虑到当前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果全部依靠公办养老院,不仅会成为公共财政的“不可承受之重”,更可能会降低老人群体获得的服务质量。事实证明,若政府和社会力量携起手来,只需要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措施,社会资本完全有动力、有能力做好民办养老院。据广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广东省鼓励私人投资办养老院,其中广州对每张新增养老床位补贴接近2万元,发动社会各界一起推动养老服务大有可为。此外,在环境保护、公交出行等方面,处处都少不了社会资本的助力。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是不断改变的。在新时期,保民生也该有新思路和新措施。赋予保民生这个老话题以新的时代内涵,正当其时。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张涨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