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哑巴说话”有误但不必上纲上线

    四川省内江市《内江晚报》一则社区慰问困难户的报道中出现“哑巴群众说话”,引起舆论关注。内江晚报社回应:该表述是由工作失误造成,报社正进行整顿,当事记者和编辑将面临处罚。

    澎湃新闻后续报道,居委会办公室一名李姓值班人员称,该社区的确有一位名为赵全贵的聋哑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全贵的话是他用笔在纸上写的,“赵全贵平时都是用纸和笔来跟人交流的,记者写他‘说’了那些话其实并不矛盾。”哑巴用纸写字回答问题,用“说”倒也说得过去。但新闻报道是给一般读者看的,书面写作上的“哑巴说话”,用常识理解,很容易让人困惑,到底是假新闻还是表述有误?

    这位值班人员的“自圆其说”,是否符合事实还有待确认。但由此事暴露出的党媒模式化写作、漠视读者等现象再次浮出水面。《内江晚报》直属当地党委宣传部,属于笼统意义上的党媒。众所周知,党媒肩负传递正能量、主流宣传重任,一般都有表扬性报道任务。而表扬性报道大多属于锦上添花范畴,没多少人穷究其中细节,记者写起来也容易,无非是某某说,某某表示,久而久之,记者和审稿人员容易放松警惕。

    其深层问题是,党媒由于体制养护的优越感,放松对自身可读性的苛求,沉迷于为官方报道事务,而忽视对新闻性本身的追求。党媒记者都知道,长期以来形成的党媒风格是,报道要求稳不求个性,多呈现正面而负面或争议内容选择性忽视。长期形成的“看上面(领导)报道”,往往屏蔽了普通读者对新闻故事本身的需求,导致党媒常常流于乏味不接地气。试想,《内江晚报》这篇慰问苦难户报道,如果追求新闻故事性,多从读者角度采写,怎会出现如此不考虑读者观感的“哑巴说话”?党媒长期养成的优越感、不多从读者角度思考的老问题,读者不领情久矣。

    《内江晚报》出现“哑巴说话”,让读者啼笑皆非,有工作失误但也不必上纲上线。背后是党媒表扬性报道该怎么写的问题,还有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改文风、完善运行机制的深层问题。党媒尽管一时无生存之忧,但其影响力有萎缩之势是事实。应对舆情式处分相关人员,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不如以此事为契机,多考虑党媒如何改文风真正遵循新闻规律的实质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