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那些不涨价的新闻,总让我不舒服

    不要把价格问题道德化,涨不涨价,很多时候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市场行为,而不该用泛道德化的思维去看待。

    看到一条新闻,感动之余,总有点儿不舒服。

    新闻说:不忘初心,三代传承。广东陈添记,40年来坚持只做三样小吃,尤其是一份爽鱼皮堪称镇店之宝!为了不让父亲伤心,明伯的女儿放弃银行的高薪工作回来做了第三代传人。广州的房价一直在涨,陈添记却9年没涨价了,明伯说:“不能叫街坊失望,要对得起他们。”

    放弃银行的高薪工作回来做第三代传人,这份传承让人感动。但“广州的房价一直在涨,陈添记却9年没涨价”却让人不忍感动。明明其他商品都以看得见的方式在涨,原材料,房租,员工工资,生活成本,都在涨,这家店却9年不涨价——是的,街坊和消费者从“不涨价”中受益了,可这种受益是以另一方的利益受损为代价的。感动是一种高贵的情感,我们不能用让别人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牺牲自己应得的利益来感动自己,这种感动是戴着伪善面具的自私。

    用别人的牺牲来感动自己,这不是感动,而是一种道德绑架和情感敲诈。

    常看到这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新闻,用自私的感动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那种反市场的“不涨价”。看到过“早餐奶奶的早餐20多年不涨价,鸡蛋饼5毛一个”,看到过“88岁老奶奶卖馄饨十年不涨价,网友:这价格太实诚让人感慨万千”,看到过“一毛奶奶20年不涨价,老奶奶卖小吃1毛钱1串走红网络”。面对这样的新闻,我真不忍用“业界良心”“正能量”这样的字眼去赞美这种不涨价——在我看来,只要价格合理,只要食品安全卫生,只要童叟无欺,就是业界良心,就是正能量,不合常规的低价不应该被鼓励。你如果有良心的话,会忍心吃下那5毛一个的鸡蛋饼、1毛一串的小吃?真忍心就给那么点钱?有良心的话,应该支持老奶奶合理正当地涨价,而不是用自私的感动心安理得地“消费”她们的良心。

    其实,反常背后总有问题,这些老奶奶“不涨价”的新闻背后都有一些让人心酸的故事,有的是因为孤独没人陪,卖的是早餐,背后都是孤单,不为赚钱,只为不那么孤独,他们需要陪伴,却走不出自己的老房子。有的是家里经济拮据,有的是为了打发时间,给自己找点事做。那些自私的感动,“业界良心”的廉价赞美,常常遮蔽了背后的真问题。

    不要把价格问题道德化,涨不涨价,很多时候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市场行为,而不该用泛道德化的思维去看待。成本涨了,该涨就涨,成本降了,该降就降,应该基于常识常理而鼓励一种正常的思维,而不是将反常的行为道德化,在稀里糊涂的感动中忽略真问题。

    什么是真正触动人心的正能量?下面这个关于涨价的故事,我觉得听起来更符合常情常理,也更有正能量的感染力。

    河北保定“良心油条哥”,因炸油条不用废油而受赞誉。成名后的他被邀请参加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并与部长们一起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就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谈“不用废油”能给别人带来多少利益,也没有谈“不涨价”,而是高调地谈到了“价格比别人高”,谈“不用废油”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他算了一笔账:刚开始不用废油的时候,担心成本增加会亏本,每天倒掉三四斤油20多元,每月损失四五百元,但他坚持诚信经营,明码标价,别人卖4块钱一斤,他卖5块钱一斤,没想到的是虽然成本增加了,价格上涨了,可来吃早餐的人却越来越多,盈利也比原来多了四分之一。

    成本上涨了就应该涨价,成本比别人高,品质比别人高,价格就该比别人高,这才是正常的。别总宣扬那种“不涨价好有良心”“牺牲自己利益好让人感动”“好人却好让人心酸”的悲情故事了,好良心好品质应受到市场的回报,这才是市场社会应有的佳话。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曹林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