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和包容,是杭州人的智慧
2016-10-24 15:26    杭州网

    近日,浙江省公安厅发布通告,从8月28日起至9月6日,杭州市及周边部分地区将实行单双号限行等临时交通管控措施。

    因为前期信息公开、市民沟通等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和到位,该通告发布后未引发明显的舆论排斥,网友评论大多持“可以理解”的态度。峰会日益临近,相信接下来各项安保措施还会逐渐加强。

    要说这些管控措施对市民的生活一点影响都没有,这不符合事实,早晚高峰期间的地铁人数明显增多,就从侧面证明了地上交通开始向地下交通分流。从宏观角度来说,如何在确保城市有序运行和确保大会安保尽责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的确是浙江和杭州办好G20峰会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杭州是一座见过“世面”的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重大决策,都有着“杭州身影”,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告的制定等等,都和杭州有密切关联。对于这一切,杭州人民无不持支持和欢迎态度。

    眼界决定格局,态度决定未来。作为吴越古都,南宋京师,以及近些年经历过的不少重大国际活动的杭州,已经练就了大气和包容的城市品格。如,西湖景区不设围墙免费开放十余年,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外地来杭游客无不“点赞”;再如,杭州礼让斑马线,常常让第一次来杭州的人“受宠若惊”。类似案例很多,不胜枚举。

    我想,这正是浙江出台临时交通管控通告未在舆论场引起较大波澜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抓住机遇在世界舞台上亮相,一个是承受的一时不便,权衡两边利弊,杭州人民自然做出了智慧选择。

    事实上,与国际上各大会议、活动、赛事相比较,杭州峰会在交通管制上的力度并不算严厉。与当下火热的里约奥会相比,巴西实行的是限时、限车、限地段通行,而且只有持有奥运交通卡的人才可以乘坐公共交通。还有上一届G20峰会所在地,土耳其安塔利亚设立交通“红区”和“禁飞区”,使用铁栅栏将重点区域与外界进行物理隔离,严格凭证进入。再如早前的加拿大多伦多第4次G20峰会,不仅实行严格交通管制,还设置了管制进入区、限制进入区、控制区、外围区,其中管制区和限制进入区没有普通居民居住,峰会期间更是要求所有商业场所全部停业。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期间也实行过临时交通管控,对大会的顺利举办就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杭州峰会的管制措施只是临时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对市民出行影响也是有限。暂时克服一下困难,就能换来杭州国际社会地位的提升,作为城市改善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杭州人的大气和包容一定会换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杭州网    作者:独孤剑    编辑:李媛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