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 莫言的教改建言
2016-07-18 12:16    杭州网

    莫言不经意划了一根火柴,结果迎来一批专家合力浇了他十几盆水。莫言被兜头浇成“落汤鸡”,可那火焰似乎未灭。

    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长,基础教育占比太大,建议缩短学制,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当时全国人大代表杨杰和莫言的看法相似,也呼吁将小学从6年缩短为5年,普通高中的学制从3年改为2年,让学生能提前进入社会历练。

    7月15日,一批教育专家、业内人士,在北京举行“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专家们认为,基础教育12年是“世界通行学制”,是培育一个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时间;学制缩短为10年,实际上是把教育的任务窄化了,教育要立德树人,而不仅仅是只念几本书;缩短学制太不符合教育规律,对教育没有基本的尊重;其中对莫言说得最不客气的话是:“莫言无知无畏,敢说,但其实不懂教育。”

    当然也有支持莫言观点的,比如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博士生导师聂圣哲教授,就写了长文章,结合自己的经历说,当年基础教育学制还未延长时,自己从四川大学本科毕业,20岁时就以专业课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劝他不必再读研究生,他听取了这个意见,到23岁就已是副研究员了。

    对于莫言的建议,见仁见智,那是一定的。我觉得应该理性看待、深入研究。莫言建言教育改革,不是一时兴起、信口开河,而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慎重思考过的;何况作为一个家长,对孩子经受的“基础教育”,有着深切的体会。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莫言,甚至嘲讽他“无知无畏、不懂教育”,这个真没必要。莫言自己是小学都没有正经毕业,他可能骨子里对一本正经的“基础教育”有反感(或者说是反思),然而事实是,他这个“小学没毕业”的人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一辈子不放松的人最能够成功。基础教育部分,就一生来讲,差不多是马拉松的“热身阶段”,这个阶段太长太费劲还真不见得好。就我本人的经历来说,我生在1966年,那时小学当然是5年制;读到初中,恰好赶上最早一届3年制,所以初中我读了3年;升到高中,恰遇最后一届两年制,我1982年高中就毕业了,1983年之后高中就改成3年制了。所以我从小学到高中恰好读了10年,当年考上师范专科学校,3年大专毕业,我是19岁,然后留校工作;若是4年本科毕业,那就是聂圣哲老师那样的20岁。我一直很反对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就疯狂学习、疯狂补课,我常常笑言:我们那时候读小学,就一本语文、一本算术(还不叫数学),扁扁的书包里就两本薄薄的书,我不是照样可以成才吗?

    现在的问题,恰恰不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得太少,而是学得太多,把读书学习的激情消磨个精光,到大学里倒是不再好好读书了。而且,现在的高中3年,既变成两年,又变成4年:说变成4年是各种寒暑假节假日的补课耗去的时间加起来达到1个学年;说变成两年是3年高中实际上两年就教完了,最后1年是颠来倒去的复习考试等于没有学到新的东西。这,不是正常的教育。变不正常为正常,那就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路径很多,莫言提出的是路径之一。

    而现实的情况是:一旦有了习惯性的路径依赖,想要改革改变,就变得十分十分困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徐迅雷    编辑:李媛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