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州视角
天子岭图书馆:化腐朽为神奇

    6月5日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当日,杭州图书馆环保分馆在杭州天子岭静脉小镇正式开馆——它是全球首座“建在垃圾场上的图书馆”。

    “建在垃圾场上的图书馆”彰显的,绝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而是基于杭州这座城市在垃圾处理方面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自信,更是将传达环保知识、环保理念作为责任,这种责任感是以如下认知作为前提:提升市民环保行为的自觉,才是减少城市垃圾、推进垃圾分类、建设生态城市的根本途径。

    垃圾是什么?是人类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然而在化学家与哲学家眼里,它们都是物质,与这个世界的其他物质并无不同。环境保护的最高境界,一是让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最大化利用,少产生、不产生垃圾;一是变废为宝,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是废弃物,而是另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那么人类环保工作的目标就是把垃圾放到对的位置。

    理念是抽象的,但实践是具体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技术不是最大的障碍,关键是如何利用人类最先进的技术,构建集生态文化、工业旅游、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循环经济系统,关键是城市的管理者有胆识有魄力,先行先试,敢于尝鲜;关键是城市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为城市垃圾处理最大程度上节省成本。五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杭州环保图书馆是“建在垃圾场上的图书馆”,但又绝对不是“建在垃圾上的图书馆”;那些重量级、有文化的入驻者,如中科院院士工作站等,看重的也一定不是天子岭作为“垃圾填埋场”的“独特优势”,而是静脉小镇的“民生、生态、协同、创新”。

    “像人体静脉一样代谢废物”,静脉小镇可说是“美丽杭州”建设的一个标本,而“建在垃圾场上的图书馆”则又是“美丽杭州”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必须对2000多名“天子岭人”——杭州市环境集团的员工们表达敬意,他们“宁可一身脏,换得杭州净”;我们更要认真响应他们的呼吁:全社会都能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垃圾分类的点滴小事做起。“建在垃圾场上的图书馆”之特殊意义自不待言,但我们期待于杭州图书馆以及杭州各区县图馆的,是每个图书馆都要开设“环保专区”。

    而我们期待于全体市民的,是面对“静脉小镇”的颜值爆表,面对“建在垃圾场上的图书馆”的风景独好,收获的不只有“感动”,还要有“促动”——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摆脱低级趣味的人、担当社会责任的人,就请从环保做起。让我们一起为杭州天蓝、地绿、水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杭州在通往世界名城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宽广。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