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教育科技
别让“研究生补贴”成为吃学历的工具

    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必须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督查组在江苏无锡了解到,为留住高端人才,该市政府对进入民营企业的研究生每月补6000元工资。(5月28日 新华网)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留。每个人都向往更好的舞台、更大的发展,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传统性的偏见和误解,很多时候民营企业并不在“大舞台”之列。这也造成民企难以吸引人才,更难留住人才,创新乏力,发展缺乏后劲。显然,这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长远发展。政府有必要通过调控,改变民企“引不来、留不住”的人才窘迫。

    政府发放人才补贴,提高民企对人才的吸引力,本是好事。但政府以“研究生补贴”的形式,发放人才补贴却是对人才政策的误读。“研究生补贴”的潜在逻辑是,研究生就是人才,留住研究生就等于留住人才。但这个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研究生只是一个学历,但学历不等于能力。当下,研究生大面积扩招,各高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研究生的水平“水”得厉害,对企业发展并无裨益。不分良莠,统统给这些研究生发人才补贴,显然是人才政策的错误投影。

    值得忧虑的是,“研究生补贴”会成为“草根人才”的心伤补贴。众所周知,政府的各项预算都有固定的额度,人才基金亦是如此。政府大面积的发放“研究生补贴”,必然会挤占其它人才的补贴额度。比如,民企自己培养的操作能手、创新能手等。这些人是目前民企的创新主力,人才补贴厚此薄彼,他们的心态肯定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企业效率,最终得不偿失。

    更要警惕的是,“研究生补贴”会再次炒热学历崇拜。这绝不是杞人忧天。试想,只是披上一个研究生的马甲,就让你鲜衣怒马、坐享高薪,那么谁不把刷学历当第一要务?然而,大家都把学历当饭吃,谁还会在意创新,谁还会安心研究?显然,容易引发学历崇拜的“研究生补贴”,不是社会之福!

    再者,6000元/月的补贴有慷国家之慨嫌疑。每月补贴6000元,一年就是7.2万元。而2015年全国的平均工资是5.36万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是3.96万元。显然,仅靠吃学历,就白得普通城镇职工1.3倍的薪水。这不仅是在慷国家之慨,更是对社会公平的无情蹂躏。

    不能把学历当饭吃,能力才是获得市场认可的硬通货。这是市场经济的通行法则,也是体现人才价值的基本规律。政府吸引优秀人才,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初心虽好。但初心再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不能越位,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否则,人才补贴就会沦落成“研究生补贴”,成为吃学历的工具,透支社会的公平与效率!

来源:荆楚网    作者:薛家明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