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州视角
公车姓“公” 公开拍卖

5月28日上午,浙江省举行“公车改革取消车辆”首场拍卖会,拍卖的138辆车,都是省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后封存停驶的。今年初,浙江全面启动公车改革,本次改革省级机关共取消公务用车1528辆,取消的公务用车通过报废或公开拍卖方式分批进行处置。于是,这些公车究竟流向何方,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拍卖的场面非常火爆,500多名竞买人参加。公车拍卖作为公车改革的重要环节,完成了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的过程。公车拍卖的背后,是各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也是稳步推进、举措有效,更是顺应民意、转变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可以说,锤声落下,拍卖出的是公车,折射的是政府部门推进公车改革的决心和态度。

公车拍卖要成功没有那么容易,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138辆公车都找到了新主人,无一流拍,就是一个例证。

这次拍卖最让人心动的地方是:只要竞买人符合《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规定》,拍卖成交后可以随车取得“浙A”车牌指标一个。这些车辆是存量,不是增量,拍卖后车牌指标只是更换了主人。这样既不会增加杭州市的汽车总量,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给迫切需要“浙A”车牌的市民一个公平公开获得车牌的机会。

公车姓“公”,拍卖公开。公正透明是此次拍卖顺利和火爆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拍卖的公车的车况、里程、评估都一目了然,这样就做到了信息对称,卖方不必担心自己的车被严重低估,卖出“白菜价”,买方也对想购买的车辆做到心中有数,放心出价购买,而不必靠“拼人品”。而且,由于参与竞拍者的标准是公开的,避免了人们担心的“内部人处理”等问题。另一方面,拍卖过程公开透明,既接受职能部门的监管,也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拍卖渠道的公开,遵循程序透明的阳光监督,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暗箱操作、杜绝二次权力腐败,又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回应公众对公车改革透明处理的要求与期待。

这次拍卖,有人说是试水,有人说是示范。有了这样的“以此为例”,公众自然也看到了政府将来处理类似资产的思路和方案。这次公车拍卖的尝试,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有益启迪,迈出了“第一步”,将来的公车处理会更加公开透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从中央到地方,改革的逐步推进,是上级做给下级看,此事做给彼事看,言必信,行必果,才能真正达到“徙木立信”的效果。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公车改革,要得到社会大众更加广泛的支持与赞同,需要政府大刀阔斧的魄力来“保驾”,也需要公平公正阳光透明来“护航”。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晖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