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热点聚焦> 社会民生
补贴需要温度,管理需要智慧

    近期,武汉一档《现在督办》的节目短片火了。据该栏目报道,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街站邻园社区一位老人说,有关方面规定,高龄津贴复审要带身份证,如果腿脚不方便,家人还需带老人持当天或当月报纸拍的照片去复审,让人心里特别不舒服。“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样的复审方式确实令人费解。

    让八旬老人手持报纸拍照来证明自己还活着,有领取高龄津贴的资格,这事儿换谁也不会感到舒服。即便是发补贴,也应该以更体贴、更柔性的方式,充分考虑到老人的切身感受,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老人“自证活着”。

    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一些人确实出现过弄虚作假的行为,领取高龄津贴、退休金甚至企业补贴等,都存在恶意领取的情形。尽管这些属个别现象,但影响恶劣,同时也有损社会公平公正。

    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大家各安其位,都能遵守规则,恪守本分,老人及家人不越轨,政府部门不逾矩。但现实远比理性的设计更丰富,类似的“猫鼠游戏”似乎一直都在上演。

    此前,很多地方曾专门派人定期到各地入户走访,名义上是上门问候,实则主要是“访生问死”。这样做的好处是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老人也乐于见到“娘家人”上门。但此举不仅成本太高,也难于普遍查问,并不足取,实属无奈之举。及至“持报拍照”被“发明”之后,一度广受一些部门单位欢迎,甚至被认为是逼出来的“智慧”。但是这种“智慧”,确实令接受补贴的人“心塞”。

    武汉“持报拍照证明活着”被报道后,民政部门表态说,将采取大数据的方法,利用人社部门的成熟系统,对老人高龄津贴按照年龄分档自动生成,发放到老人的“市民一卡通”上,不需老人再去申报。这一结局当然很好,但熟悉行政运行程序的人自然明白,鉴于各政府部门的独立或封闭,各部门信息共享并非那么轻松,若非媒体曝光,民政与人社的数据系统,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打通。实际上,即便不与人社部门的系统打通,只要与公安部门实现信息便捷采集,民政部门也可以方便地了解到老人的生命信息。

    积极主动的行政行为,应该实现全面普惠,把惠民、敬老的好事做到实处,充分体现对老人的尊重。如果有冒领的情形,还可以启动处罚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要以开阔的视野、服务的思维,下决心推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实现政策善意的精准投放。政府部门在工作中,麻烦自己,方便别人,应成为思维的基本定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印斌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