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杭州视角
大为的“蒋大为”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榜样的力量,润物细无声。《杭州日报》的一批小记者,在“寻访杭城文明使者”大行动中,探访了平民英雄“蒋大为”。“蒋大为”是蒋承仁的“昵称”,53岁的他,在3月30日舍身接住从6楼坠下的女子,这绝不是“举手之劳”——他以自己的身负重伤,换来女子的性命无虞。在医院骨科病床前,被震撼到的小记者们,一起向“大为伯伯”敬队礼。

此前,“最美妈妈”吴菊萍也专程来到医院病房,看望蒋承仁。当年吴菊萍那一双向空中紧急伸出的手臂,“使一枚风中的落叶,又回到生命的常青树上”。吴菊萍与蒋承仁,是“最美相遇”,更是“最美传承”。所有的爱与温暖,都能够相互传递感染。那是女子吴菊萍树立的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并传承给了男子蒋承仁。“承仁”者,传承、承接大爱之仁也。他的双手承接了这样的仁爱,这就是蒋承仁“蒋大为”第一位的“大为”。

当一座城市“最美的人”能够在同一条琴弦上和谐共振的时候,那一种荡漾在整个城市上空的温暖和美好,就是无限的。“蒋大为”在平常的“大为”,是他常年助人为乐,他“全身的零件都是宝贝做的”,这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成;他的精神“起码有六层楼那么高”,那也不是一夜能起的高楼;他一直是社区里的名人,所以街坊邻居就送了他一个“艺名”——“蒋大为”。是的,这是杭州,这是在春天里桃花盛开的地方。

蒋承仁来自安徽亳州农村,他干的活是回收废品,由此养大了一儿一女。在他之前,有一位他的“同仁”叫韦思浩,是杭州的一位退休教师;他有退休工资,但一直拖着麻袋在杭城拾荒;这样一位“拾荒老人”,是杭州图书馆的“常客”,每次进图书馆看书,必定先要认认真真洗净自己的双手;在他去世后,人们才发现,他用拾荒所得的钱,常年捐资助学……当一座城市的“捡破烂”者都有这样的品格,人间的美好其实已经不需要用语言表达。作为个体的他们,恰好反衬出那个“废品回收连锁有限公司”,弄了上千个“大熊猫”立在街头巷尾,以公益捐赠的名义,“免费”骗取旧衣服,为自己谋取私利,把自己弄成“废品”,这是多么的荒谬与可鄙。那,才是真正的精神“流浪汉”。其初心就是谋利搞钱——而这样的“初心”,还是早点忘掉为妙。而蒋承仁和韦思浩,正是用博大的情怀,榨出他们皮袍下藏着的“小”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心本来就脆弱,经不起欺诈折磨,所以,任何的“负能量”都要努力减至最小。

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废品收购者,蒋承仁当然不懂得沉吟三千年遗留的典章文明,未承想那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更与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不搭,但他知道道义与担当——耕读可以传家,道义也可以传承。“蒋大为”终极的“大为”,就是把大爱的精神传给下一代,这,就叫薪火相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李媛    
联系我们
  • 责任编辑:李嫒
  • 联系电话:0571 - 85053959
  • 新闻热线: 0571 - 85052222
  • 爆料QQ:20090057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