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杭州网> 杭网评论> 马上就评
骨气和底气从何而来

2014-01-02 17:15    杭州网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那么,骨气和底气意味着什么,从何而来?连线新闻89杭州之声连线特约评论员、《新京报》高明勇。

你好,主持人。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个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之前听到关于“骨气和底气”的说法,较多的是与知识分子或文人连在一起的,一般说来,这两个词汇代表一定的精神和境界。

我注意到,这个说法是在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时提出的,此次负责具体讲解的是武汉大学的沈壮海教授和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的黄志坚教授,话题集中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上。之前,沈壮海教授曾说过,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键在其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

古往今来许多大国的兴衰,都演绎着这样的道理。那么,软文化如何演绎为硬实力?沈壮海教授的建议是,更加关注教育发展,更加关注文化民生,大力培育民众的文化素质,文化软实力才有牢不可摧的深厚根基。我同意沈教授的观点,我认为骨气和底气代表的是作为公民的自由、自信与自治。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硬实力有目共睹,尤其是经济实力,但是种种原因,国民的素质并未随之上升为“大国民”,以海外形象为例,既存在“移动的钱包”的说法,也有在旅游景点的不文明行为,以国内行为为例,既存在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等各种倾向,也有比如在保钓浪潮中的打砸抢行为,这些都不是大国民所应有的素养,这些问题解决解决得好,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更有利于“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好的,主持人。


来源:杭州之声 杭州网    作者:高明勇    编辑:李媛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