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摄于2007年1月。当时,在杭州市仓河下,环卫工人林师傅为了清除一块指示牌上的城市“牛皮癣”,不得不借助自行车的高度,好心的路人为之捏了一把汗。眼下,随着“牛皮癣”渐渐少了,希望这一幕不要再出现了。 资料图片
最近,杭州下城区建北环卫所的环卫工人张阿姨揭下来的街头不干胶小广告少了很多,以前成袋成袋地装,现在也就一把抓;杭州城管执法局志愿者、86岁的楼照田老人也说:“以前每天要清掉六七百张,现在大概三四百张。去年还当场抓过贴广告的人,今年不大有了,一个也没抓到过。”
长期以来,各类“牛皮癣”几乎无孔 不入,路边墙角、广告灯箱、公车站牌、电线杆上都留下它们的影子。最近几个月以来,杭州的不少市民发现,电线杆上、公交车站牌、玻璃橱窗等市政设施上,不大能看到非法小广告了。
A>>上半年停了249个话机号码
早上5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天12个钟头上街巡查、清理“小广告”,这是各城区环卫所专门负责清理“小广告”的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表。张阿姨告诉记者,前两年最忙,前一天清理过的街道,过一个晚上经常又被贴上不少“小广告”。“现在,大白天出来张贴的人不多了。”
杭州市城市管理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市区内可见的不干胶式“小广告”明显减少。
记者从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解到,去年全市共查处违法发布、张贴“小广告”案件46起,协助公安部门捣毁2个窝点,对1060个“小广告”电话进行停机处理。今年上半年的情况进一步好转,1-6月份停机数量同比有所下降,共249个。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别于之前财政投入较大的“呼死你”系统,目前采取的停机措施打击效果更为直接,而且经济。
B>>业务员月拿1200元,整天提心吊胆
“牛皮癣”少了,张贴小广告的人也不像以前那么明目张胆了。这是为什么呢?记者采访了曾经张贴过“小广告”的王娟,她道出了其中的隐情。
一年前,从外地来杭州打工的王娟所在工厂倒闭了,在朋友介绍下,她成了一个办假证团伙的业务员。很快,文晖路、朝晖路、建国北路、绍兴路一带出现了大量她张贴的“办证”。没过几个月,王娟就打起“退堂鼓”:“半夜贴出来的广告,一大早就被清理了,剩下的也根本没人看。现在城管管得越来越厉害,生意越来越难做,怕被查、被抓不说,做业务员真的没钱赚。”王娟告诉记者,现在街头那些贴“小广告”的基本都是业务员,真正的老板从来不露面,业务员被执法部门抓到,往往也交不起罚款,做个笔录就能放出来。而一本假证成本只有10多元,报价却在200多元,一些所谓上网能查到的假证售价高达数千元,幕后老板赚饱了。为了躲避相关部门的停机、查处,留的电话号码全是外地号码,“每个月的电话费也是一笔开销。”
王娟给记者算了笔账,像她这样的业务员,不仅要负责接电话,联系业务,还要自己上街张贴小广告、送货。一个月的工资1200元左右,除去房租、交通费、餐费、电话费以后,所剩无几。只能指望“提成”,经她联系后卖出一本假证,她能拿到20元,“生意差的时候,经常一个月也做不出去几本假证。”
王娟告诉记者,她正在找新的工作:“办假证毕竟不是什么正当活。”
面临围追堵截,不少“小广告”发布者打起了群发短信的主意。采访过程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务员就表示,目前有部分广告是通过短信群发发出去的。王娟告诉记者,之前也有人向她推销过短信群发业务。
记者从不少代理短信群发的公司了解到,目前正规短信群发的一般资费为5分/条-6分/条,三大运营商对短信群发内容有严格限制,包含办证、开虚假发票、倒卖黑车等违规信息的短信都将自动被屏蔽。那些包含违规信息的短信又是如何被发出去的呢?
上海某经营短信群发业务的网络科技公司的余某表示,如果将某些敏感的关键字处理好,还是能够打“擦边球”的,但是很少有正规公司愿意冒险违规经营。但是他同时透露,目前网上有不受限制的短信群发卡出售。
记者从网上搜索到了不少贩卖短信群发卡的信息,北京某公司的王姓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办理300元包发8万条短信的短信群发卡,按照他的说法,每条短信的成本不会超过5厘钱,而且短信内容、发送速度完全不受限制,“如果被封号了,全额退款。”而另外几个出售短信群发卡的人员也表示可以办理到最低不超过1分钱/条的短信群发卡,内容不受限制。
记者在杭州几家文印店了解到,制作一张A4大小不干胶的成本不超过1元,大量印制的话每张5毛钱左右。一张A4大小的不干胶大约能被制作成30多张常见的“小广告”,每张“小广告”的成本在2分钱。如果算上雇人的成本,大约每张成本在1毛钱左右。
看来,群发短信的成本显然比印制“小广告”来得低,他花了300多元买了一个插短信群发卡的设备,办理了一张短信群发卡,在电脑上就能随意群发短信。“每个小时能发600多条短信,在外面查得严的时候,发发短信就好了,比找人出去贴省事。”
(文中王娟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