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闪回:琴厂、琴行、钢琴老师,就像一条绳上的蚂蚱,利益驱动,在钢琴终端消费市场呼风唤雨,可怜了那些不懂琴的家长,他们看不出钢琴老师拿回扣的奥秘,也不知道购买钢琴需要很多知识,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被当猴子耍,居然还不知。这些黑幕还仅仅是记者初“入门”就了解的,真正的黑幕又何止这些呢?(详见昨天 的报道)
每日商报有关钢琴消费市场混乱的报道在读者和专业人士中引起极大反响。许多读者都被震惊了,他们说,想买琴,还真的不敢轻易下手。而专业人士说,商报揭露的,仅仅是冰山一角,黑幕远不止这些。
昨天上午,一位姓朱的钢琴维修师特地从富阳赶到每日商报。他说,修了十多年的钢琴,现在真的看不下去了。作为一名修理师,他有很多的话想跟准备购买钢琴的读者说说,他们听了也许会有所启发。
钢琴老师拿回扣方式已经升级
朱师傅说,现在的钢琴老师拿回扣,已越来越隐秘,手段高明到直接刷卡了。
比如有家长上门请求帮助选琴,老师当天便会打电话给多家琴行,通知第二天准备来选琴。朱师傅说,对琴行来说,即便这位钢琴老师不认识,也是送上门的生意,绝不会轻易放过的。在电话中马上告知老师,推荐成功一架钢琴,回扣具体有多少。然后,老师再根据回扣的高低,最后确定买家。随后的一个必备节目是,老师会告知琴行自己的信用卡号。
钢琴老师为何要告诉琴行信用卡号?朱师傅说,就是在买钢琴后,让琴行把回扣直接打入卡中。如此,老师在消费者面前,完全可以摆出一副与商家毫不搭界的样子,交易完成,“清清爽爽”地走出琴行。家长怎能发现其中奥秘?
朱师傅说,钢琴老师时间做久了,会和多家琴行有合作关系。事实上,钢琴老师也是琴行瞄准的对象,一直在搜罗。尤其是那些有知名度的钢琴老师,简直成了琴行之间争抢的“香饽饽”。琴行知道,只要把这些老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怕没人来买钢琴。
贴牌钢琴回扣大导致鱼龙混杂
朱师傅几乎每天都上门去维修钢琴,和五六年前相比,现在钢琴的维修率越来越高。这是他从事钢琴维修后的真切感受。这样的感受,家长根本感觉不到,钢琴老师也未必会有感觉。只有修过才知道,只有修多了才清楚。
他说,现在钢琴消费市场竞争激烈,且不说厂家和前几年比多了许多,品牌更是多得不计其数。许多品牌的钢琴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
在朱师傅眼里,许多钢琴老师并非真正懂得钢琴质量。他说,他相信钢琴老师能听得出钢琴的音色好坏,是深厚、洪亮还是浅薄;弹起来手感如何,是舒服还是僵硬;还有低、中、高音的音区是否统一(音区统一是好钢琴)。这些感官的标准,钢琴老师一般都能识别。然而,钢琴内部的质量,尤其是机械件的质量,钢琴老师就未必识货。这就像一些优秀驾驶员能感觉汽车的驾驶性能,但不知道内在品质,是一样的道理。
他之所以这样说,有证据可以佐证。这些年,钢琴买去后,第一次修理的时间越来越提前。以前,买去的钢琴在一两年内很少有真正修理的,最多是调音,这不能算修,是正常的“保养”。但他今年已接待了多位消费者,买去琴仅几天,音就不准,钢丝就拉断,或者钢琴有杂音。时间最短的,两天就坏了。真的不知道钢琴老师推荐时,到底在干吗?究其原因,除了钢琴老师为一己私利从中作梗外,钢琴品牌杂,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许多小琴厂生意做不好,就为生意火爆的琴行加工贴牌钢琴。一家琴厂,加工的牌子少的有两三个,多的达七八个。于是,终端市场牌子满天飞。
贴牌钢琴的最大好处是成本低,利润空间巨大。一架贴牌钢琴近万元的成本,卖出一架能赚几千元,这是正常钢琴销售所不能相比的。
在宁波,有人甚至购买零件自己组装钢琴,然后再贴一块牌子。这样组装一架钢琴,据说成本只有六七千元。在湖州市德清,有些钢琴小厂专干这档子组装活,其结果是质量越来越差。
琴行之间起内讧故意标低价格
朱师傅说,大家在购买钢琴时,会发现不同琴行之间,有时会出现同型号、同品牌的钢琴标价相差很大的现象。此时,你千万别以为有便宜可赚。
许多时候,这是琴行间竞争的惯用手法。标高价的琴行可能是这品牌钢琴的指定代理商。而另一家标价较低的,只是想打击同行,故意进了一架钢琴,摆在展示厅,把标价压得很低。你去买时,他会说这货因质量不是很好,不好卖,不敢多进。听了这番话,哪位家长还敢买这架钢琴?而琴行只用一架钢琴的代价,就达到了诋毁同行的目的。
据记者向多家琴行证实,不少琴行老板都吃过这样的苦头。这往往出现在钢琴品牌好销时,就会有同行从中作梗。
如果你是还有良知的圈内人士,知道更多钢琴消费内幕,请告诉我们;如果你在买琴时遇到许多想不通的事,也请告诉我们,每日商报维权热线85051890倾听你的“揭黑”和投诉,别再让高雅艺术遭人为的亵渎。
相关链接
捞回扣手段很简单 推荐者使用障眼法
|